只有經過持續不懈的努力和耐心,才能追求更好的生活和財富。
通過這些年的創業經歷,我逐漸明白了市場的不確定性以及經營的起伏。市場不會一直處于繁榮期,人也不可能每年都賺錢。
因此,無論何時都要及時見好就收,不要因為虛假的繁榮將手中的資金揮霍一空。
同時,也不要過于悲觀,只要學會忍饑挨餓,就沒有過不去的難關。
為什么有些人一開始過得很好,但隨著時間推移卻逐漸走下坡路呢?
這并不是因為能力問題,也不是運氣問題,而是一種正常的規律。因為很多人所謂的好,只是消耗了他們本來擁有的資源。
而且,很多人在事物看起來好的時候,會過度索取,過度開發,導致第一年可能還不錯,但第二年卻會急劇下滑。
舉個例子,當我們做某個項目時,由于我們投入了過多的心血,傾向于美化這個項目,會過度傾斜資源。
最終,我們將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一個本來就不適合的事情上,忽略了是否符合市場規律,是否具備自我造血的能力。
我記得張小龍曾說過一句話,微信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沒有過度將用戶從QQ引流過來,而是依靠自身產品具有足夠的粘性。
一個用戶注冊了微信,就會帶來另一個用戶,并且這種社交關系會越來越緊密,最終形成自動裂變的效果。
在我自己做項目時,我也會采取類似的策略,不會一開始就大規模推廣,而是選擇一小部分人來嘗試。
如果連少量人和資金都無法實現預期效果,我會考慮放棄。
因為如果連最小的單位都無法運行成功,無論投入多少資金和人力,都是徒勞的。
沒有哪個生意是必定成功的,也沒有哪個項目能夠確保賺到錢。很多時候,我們的判斷力受限,只能從事物的本質出發。
有些生意具有裂變屬性,當你吸引一個顧客時,會帶來另一個顧客。如果沒有這種屬性,那么在推廣過程中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在找到一個特別好的商業模式之前,我們其實只是在維持基本的生存,大部分時間都是沒有盈利的。
甚至有時候我們明明賺到了錢,但也不能將所有的錢都花掉,需要為未來的發展留出一部分資金。
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在最艱苦的環境中適應生存。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沒有穩定的收入,這讓我非常擔心,不斷自問是否做錯了什么、是否不夠努力或是否做得不夠好,所以一直無法賺到錢。
盡管我不斷地提問、學習和改進,但生活并沒有變得更好。于是,我開始做許多其他的事情來維持生計。
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領悟到,問題不在于我的努力程度,而是我之前從事的生意本質上就不可行。
試圖推動一項本來就不可行的生意很難取得成功。
當生意不好的時候,我們需要忍耐,并不斷領悟什么樣的商業模式才是正確的。
后來,我始終忍耐并繼續探索,終于發現只要產品外觀好看,在淘寶上就能提前售出商品。
我意識到,并非所有的業務都需要庫存,只需要找到需求后再進行生產,同樣能夠賺錢。這種領悟幫助我額外賺了幾百萬。
然而,大多數人陷入了一個陷阱,他們總是不斷追求擁有。
他們不斷關注工廠是否有貨,不斷關注批發商是否有貨,但極少數人能夠做到將沒有的東西賣給別人。
所以,商業到底是什么?
我認為商業是追尋需求的本質。這個世界上最本質的需求是什么?我們真正賣的是產品嗎?
我認為不是,我們更多地賣的是一種信仰,是當別人看到你的產品時,他們腦中所思考的內容。
我們更多地賣的是一種可能性,是別人愿意先參與其中,愿意追隨你的購買。
你必須不斷忍耐,不斷尋找那件最本質的事情,那件事值得你付出最大努力去放大。
掙錢并非緩慢積累,而是通過不斷嘗試。
也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你并不賺錢,但一旦找到正確的方法,錢就會像潮水一樣涌入你的口袋。
因此,不要指望每件事都能賺錢,有些事情只是為了開啟下一步的機會,不要過度追求證明自己。
很多時候,無法成功是因為基因的問題,此時應該學會放棄。而對于那些做對了的事情,就是本來就是正確的選擇。
有點像蘇東坡曾說過的一句話:“著力即差。”
掙錢的過程并不是越辛苦越能賺大錢,相反,只有當你找到正確的方法時,賺錢反而變得容易起來。
在未取得成功之前,不要過多考慮對錯,最重要的是要有忍耐力。
就像狼走千里吃肉,而狗走千里卻只能吃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