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對于普通人有什么啟示?

貿易戰對于普通人有什么啟示?

星球里有朋友問了我一個,關于經濟的話題,自己產生了焦慮,顯然是受到了新聞間接導致的影響。

對于普通人,我是不建議關心新聞和負面信息的。

除了擾亂你的精神力量,讓你變得更加痛苦、失去目標和動力之外,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其實貿易相關戰,早在幾千年前,就發生過了。

比如劉邦剛剛一統天下時,國內戰亂未平,民生凋敝,財政緊張;

而匈奴作為北邊最大的威脅之一,軍事強悍、草原資源廣、騎兵壓制力強。

劉邦當年親征匈奴時,在白登山被圍困七天七夜差點沒回來,為了避免內憂外患,采取了和親政策。

每年向匈奴提供“歲幣”,包括糧食、絲綢、金屬器具、美女等等,這種政策持續了幾十年,成為漢初對匈奴的外交準則。

表面上看,是“和平互市”,實際上是靠匈奴,養活漢朝貿易系統。

匈奴沒有絲綢紡織技術,草原也不產稻谷,只能靠漢朝補給,鐵器自產能力差,也要靠外部輸入。

從漢武帝上臺之后,開始對匈奴逐漸變臉,下令停發歲幣,斷絕對匈奴的物資與資源轉移,封鎖邊境互市貿易,同時封鎖絲綢走私路線。

漢武帝斷供以后,匈奴財政系統一步步斷糧,部落之間開始你爭我奪,財政貿易逐漸失衡。

匈奴開始南下掠奪漢地,劫掠邊境,擾亂西域,搶奪物資。

而漢武帝一直也沒閑著,一邊設置河西四郡,占領甘肅、控制通往西域的命脈;

一邊繞開匈奴控制的草原通路,直接與中亞建立外交互市、扶持西域小國抗匈、訓練輕騎兵,準備對抗匈奴。

當匈奴經濟被掐斷后,內憂、外患、天災導致的多米諾骨牌,開始倒塌。

匈奴一邊在東線劫掠代郡;一邊在西線挑撥西域國家、準備重新控制絲綢之路,在內部多次更換首領,貴族分裂嚴重。

漠北之戰后,匈奴開始進入衰退期。公元前60年,漢朝設置西域都護,匈奴失去貿易中樞;公元前55年左右,匈奴內亂,一分為二。

呼韓邪單于被迫投降漢朝;郅支單于逃亡中亞后,死于康居,匈奴基本滅亡。

表面上看,匈奴騎兵萬千,四方稱霸,其實內部財政大部分靠外部供給,一旦斷供,其實不堪一擊。

對于普通人來說,也是一樣,如果你的生存成本,完全來源于外界,沒有靠自己稱王稱霸的東西,沒有其他的博弈籌碼;

比如收入只靠公司、老板、信用卡,那么一旦外界沒了依靠,崩潰就是遲早的事。

匈奴本身的失敗,不一定是打不過漢朝,而是生存系統被人掐脖子,沒有辦法長期維持,最后不得不分裂。

對于普通人來說也是一樣,你不一定非得開公司、創業變成大V,而是必須有一套屬于自己的生存邏輯,不止靠某個人、某個平臺、某個客戶;

能穩住節奏生存,就能大大減少生存焦慮,才不至于饑不擇食,慌不擇路。

收入來源越多元越好,生存保障越多越好。不被別人掐著脖子,外面再怎么樣,也和你沒有任何關系,照樣吃得香,睡得香。

改變不了的東西,干著急是沒有意義的。在這種情況下,最重要就是自己能茍得住,開源節流,手里抗風險的東西越多,人就不容易慌。

手里握有屬于自己的生產資料,籌碼越多,人越松弛,你對生活就很篤定,外面天塌了,也不影響自己。

防止被世界蹂躪的方式,不是待在原地不動,而是主動進攻。

就像我在前天的文章說的:你去主動干世界,就不會覺得被世界干了。

如果你不愿意踏出這一步,今日忍同事欺負,明天忍領導PUA,后天再碰到父母道德綁架……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

只要別人能從你身上,通過反復壓榨和白嫖,得到足夠的好處,又不用付出什么成本,一旦對方拿到好處后,就不可能再選擇撒手。

而且依舊會一步步把你吃干抹凈,然后再換下一個。

前期你不給別人立威,后期的反抗成本會更高,總有一天會忍無可忍,被迫撕破臉。

如果此時你手里還沒有翻臉的籌碼,那么此刻,欺負你的人,不會反思自己,而是會變本加厲欺負你。

除非你能讓別人忌憚,對方不得不率先認慫。

普通人如果短期離不開吸自己血的人,可以選擇猥瑣發育,一步步打造自己的籌碼生態圈,就像我在《普通人在鐵碗里如果淪為祭品,怎么破局?》里說的一樣:

任何時候,都有機會,將外界的一切,為自己所用。

當你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想盡辦法讓自己變好時,你根本不在意對方是不是有權有勢的人。

反而會想辦法利用外界的優勢、信息資源差,反哺自己的眼界和技能,進一步拿到更大的籌碼,讓所有人不得不敬畏你。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65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