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主播的商業護城河,還能維系多久

頭部主播的商業護城河,還能維系多久

圖片[1]-頭部主播的商業護城河,還能維系多久-愛分享導航
  1. 直播帶貨的崛起
    2016 年初開始,淘寶依托數十年的電商平臺優勢,開始投入大量資源,打造淘寶直播這一重要的流量入口,引導中小商家和 KOL 加入新賽道,試圖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購物體驗。尤其是在雙十一和 618 這類大型的促銷活動中,淘寶直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十分之一的銷售額,都是由直播帶貨轉化的。

同樣是在 2016 年,一款名為 A.me 的音樂短視頻 APP,開始了小范圍的內測,并在年底正式更名為抖音短視頻。但直到 2019 年,抖音才開放電商渠道,伴隨著疫情期間線下商業活動的限制,促使許多品牌和商家,選擇了在線直播的方式進行銷售,迅速成為直播電商的頭部平臺之一。

圖片[2]-頭部主播的商業護城河,還能維系多久-愛分享導航


相比于圖文介紹和短視頻種草,直播帶貨時觀眾直接提問,主播立刻回答。這種即時的反饋機制,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接近線下,又可以跨越時空限制的購物環境,這種娛樂化的購物體驗,能讓觀眾在購物時,像在玩游戲一樣獲得快樂的多巴胺。

直播帶貨的這股風吹的呼呼響,前赴后繼爭相入局,在這片沸騰的水面上,也浮現了越來越多的泡沫。直播帶貨在過去的七八年間,經歷了萌芽、爆發、成熟、疲勞的發展周期,竄天猴般的速度,離不開與之相伴相生的好兄弟,娛樂化短視頻的興起。

短視頻APP把大量的用戶,先聚集在自己的平臺,在日復一日的信息繭房里,通過記錄用戶的喜好,給每一個賬號打上精細的標簽,以供廣告主在買流量時進行挑選,廣告收入是平臺的主要利潤來源,這是一次信息流算法的勝利。為了培養用戶的成癮性,更長時間地留在直播間里,聰明的產品經理,策劃了許多有趣的小工具,例如優惠券、紅包、抽獎、評論、點贊等互動功能。這場直播的策劃者,也會把需要售賣的產品,劃分為引流產品、走量產品、利潤產品,觀眾在一次次的獲得與失去之間,已經穩穩地坐在了賭桌之上。所有的游戲規則,都在構建一個便宜又稀缺的概念,引導觀眾點擊下單的按鈕,完成一次不在計劃中的消費。

圖片[3]-頭部主播的商業護城河,還能維系多久-愛分享導航


如果效果還是不夠怎么辦,有專業的機構可以幫你刷量,所謂的在線觀眾,觀看人數,點贊評論、銷售額、銷量、評價等等數據,你通過這塊巴掌大的屏幕看到的一切,都可以悄無聲息的注入水分,精心布置一個局,請君入甕。

  1. 深挖護城河
    在這個行業迅速壯大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現象級別的超級頭部主播,這些頭部主播一晚上的時間,動輒千萬人次的觀看量,數以億計的銷售額,都展示著這個蛋糕在迅速做大的同時,也在極速地兩極分化。

頭部主播成為了流量入口,拿走了行業利潤,留下來一地雞毛。干掉中間商的人,就是最大的中間商,馬太效應已經成形。

頭部主播為了鞏固自己的行業地位,使用了一系列手段深挖護城河。全網最低價,就是一個極其聰明和有效的方法。以限時折扣或限量供應的方式,讓人產生一種錯過就沒有了的緊迫感。這是利用了人們的損失規避心理,讓觀眾更愿意迅速采取行動,發生購買行為。

這里就出現了一個疑問,難道主播幫我們把價格打下來了,這難道不是我們消費者的福音嗎,不是一個互惠互利的行為嗎。問題就出現在這里,表面上看是主播給消費者爭取了產品的全網最低價,但實際的目的是,頭部主播正在控制商品的定價權,這是一個很離譜的事情,商品的定價權,竟然通過相關的合同,從品牌方轉移到了頭部主播的手里。這里面有一個核心的要求是,產品的最低價不是只針對于過去的時間,還包含了未來的時間,即使在這場直播結束之后,商家有了更實惠的價格機制,用來給消費者讓利,但是不可以,在上過我的直播間之后,你就沒有資格給消費者更低的價格了。如果你敢進一步的降價讓利,一方面品牌方會面臨合同賠款,另一方面還會被這個頭部主播拉黑,流量在我頭部主播這里,我直接引入你的競爭對手,取代你之前的坑位。

全網最低價,是頭部主播給自己挖的護城河,通過變相的價格壟斷,讓商家丟掉產品的定價權。再使用排他協議,限制商品可以銷售的渠道,此后只能攀附自己的直播間,對品牌方和直播界同行,進行長期的利潤壓榨。使得品牌方與自己深度綁定,商家想要獲得更多的銷售額,只能持續供血。這樣的約定,也限制了商品在市場中的自由流動,讓商家丟掉了渠道權。在互聯網的世界里,影響力就是權力。

  1. 定價權的爭奪
    直播帶貨發展到今天,市場份額瓜分殆盡,轉而進入白熱化的存量競爭,手握話語權的頭部主播,還能是這個行業的推動者嗎?

在近兩年的雙十一前夕,都發生了品牌方背刺頭部主播的相關事件,這個商家與主播一直存在的矛盾,隨著利潤的分配不均,終于公開登場了。

事件原因是品牌方在頭部主播的預售活動后,自己店鋪給出了更低的價格套餐,引得消費者眾怒,紛紛聲討品牌方和主播,事件最終以商品退款和補差價收尾。

圖片[4]-頭部主播的商業護城河,還能維系多久-愛分享導航

這里消費者聲討品牌方的原因就是,認為商品的定價權,完全在品牌這里,一款商品在登上了頭部主播的,直播間活動之后的降價行為,就變成了一場耍猴的行為。這里面就涉及到了雙方的力量對抗,品牌方和頭部主播,正在爭奪商品的定價權。在這個時候商家已經完全看明白了,如果再不把定價權奪回來,就是自斷手腳、引狼入室。

品牌方一次又一次,不惜砸重金支付坑位費,同意比產品利潤還要高的銷售傭金,也要擠入這些大主播的直播間,這是為何呢,營銷費用沒地方花了,還是找不到更有效的銷售渠道了。

這里就映射出一個問題,頭部主播吸走了平臺的主要流量和用戶,全網最低價的護城河,讓消費者形成了刻板印象,認為價格就真的是主播自己爭取來的,把品牌方置于頭部主播的對立面,你們這些品牌都是資本家,都是來吸我們消費者的血汗錢的,而這些主播就是我們的大英雄,就是從天而降來制裁你們的,把你們的價格打下來,看你們還能賺到幾塊錢。這樣奇怪的英雄主義般的飯圈效應,讓有的直播間像在斗地主一樣,假戲假做。

短期來看,品牌為了拓展市場,通過這些頭部主播的銷售渠道,確實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銷量和知名度,消費者也可以獲得相對優惠的價格。但同時也要警惕,在這個過程中,直播間會把原來屬于商家的品牌價值一起吸走。

  1. 社會平均利潤
    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中,如果一個行業或領域獲得超額利潤,這會吸引更多的企業或個體進入這個市場。隨著市場的成熟和競爭的增加,行業利潤最終會回歸到正常水平,也就是所謂的“社會平均利潤”,這一過程確保了市場的自我調節機制。像許多新興行業一樣,直播帶貨紅利消失,頭部效應顯現,而小主播的生存空間將更加狹窄。頭部參與者占據了主導地位,拿走了行業的主要收益,絕大多數的中小參與者,加入了一場饑餓游戲般的無限競爭里,只能通過不斷地拉長直播時間,增加廣告費用,讓出產品利潤,賺取一些辛苦費。

資本逐利,利益早晚會薰心,如果以往的產品利潤,不能滿足直播間的胃口,就催生出了一些畸形的產品進入購物車。例如糖水燕窩、減肥功能茶、酵素果汁果凍、美白面膜等等,再創造一些諧音字,繞過機器算法的審核,義正言辭地做著虛假宣傳,刺激觀眾沖動下單,退貨率居高不下。

只要利潤足夠高,它就敢踐踏道德與法律。這份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又能夠消耗到什么時候呢。

目前中文互聯網用戶的,高速增長期已經結束,各大平臺都在存量市場里,爭奪用戶數量和留存時間,獲取新用戶的成本持續攀升。在消費潛力被徹底挖掘之前,觀眾的時間已經被填充得差不多了,大家都想爭奪每天晚上8點到12點的黃金時間。為了增加觀眾的留存時間,運營高手們通過各種及時反饋的活動,不斷地煽動觀眾的情緒,驅動購買行為的發生。類似的套路你可能覺得有點眼熟,似乎得到了電視購物的真傳。

在這場流量爭奪戰里,你會看到,身價億萬的明星富豪,不惜消耗自身的名譽,也來直播間擺起了地攤貨,明明自己用的都是全球奢侈品,卻開心得賣起了9塊9的小商品,這些東西如果出現在明星的家里,只會被丟盡垃圾桶吧。可能是明星光環來得太容易,他們在現實生活里,是左擁右簇的社會名流,卻在直播間里用浮夸的演技,拙略的套路,低俗的噱頭,吸引觀眾的眼球,博一時的歡娛。

我們作為人類,都有好奇心,有社交需求,希望獲得同類的認可,這是普遍的人性,而現代技術和媒介,只是放大了這一點,無論是哪個地區、哪個圈層的人,都喜歡追逐熱門的事件和人物,八卦就是我們生活的基本需求。正是基于這樣的需求,社交媒體和直播電商,才擁有了生長的土壤。那刷屏的評論,刺激的抽獎,售罄的商品,都像是在參與一場集體的狂歡儀式。

  1. 直播帶貨下半場
    在直播帶貨上半場的流量之戰里,平臺依托明星效應,策劃營銷事件,用盡各種手段增加用戶留存。但是同質化的內容,終究會導致審美疲勞,在觀眾逐漸適應了,直播購物的形式和套路之后,也可以很容易地看穿,直播的虛假廣告和夸張之詞。消費決策開始變得理性,既然賣的產品都一樣,那自然是哪里便宜去哪里。

如果你有深入對比直播產品的價格,就發現與商家的日常活動相比,也不占多少優勢,甚至比原有的電商平臺賣的還要貴,不然讓誰來承擔高昂的投流成本呢,只能轉嫁給消費者。在直播帶貨即將開始的下半場,流量不再是唯一的競爭武器,平臺是否擁有強大的供應鏈,優質的商家和產品,完善的售后服務流程,這些之前電商平臺依托的基礎設施,將構建一條全新的護城河。

在這個數字化奔流向前的時代,品牌為了迅速贏得市場和用戶,想要通過品效合一的策略,通過頻繁的降價與促銷,換取短期內快速增長的銷售額。但從長遠的視角來看,這也折損了品牌自身的價值,正常的定價不再具有錨定效應,原有的價格體系被打破,在消費者的認知里,你已經是這個價位的產品了。頻繁的價格浮動也是對原有的經銷商的傷害,有品牌就出現過,地區經銷商來直播間里進貨的無奈之舉。品牌過度依賴頭部主播,并不能成就品牌自身,反而成了流量的嫁衣,消費者記住的是這個直播間,這個大主播,而不是每天更新的上百個品牌和產品,這是商家無法把控的渠道,你隨時可以被競品替換掉。

風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間。在過去的二十年間,各種風口交替涌現,一夜暴富的傳奇故事從不缺席,這些極端案例的故事,吸引了太多的注意力,讓我們對于風口,有了一種近乎于神話的崇拜。尤其在面臨經濟壓力的時候,會希望找到一種快速的方式賺取財富,擔心自己成為沒有上車的那個人。似乎只要趕上了風口,成功便唾手可得。因為新生事物對于原有的秩序發起了挑戰,這必然引起大多數人的焦慮。

直播帶貨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催生的有些畸形的新行業。潮水退去之后,試看贏家幾何。

作者:宋學東 公眾號:宋學東

相關閱讀:

大家對直播帶貨的評價變了

直播間風光背后的真相

杭州和廣州的直播帶貨有啥區別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30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