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率下降背后的社會現象

結婚率下降背后的社會現象

結婚率下降,很多人說,是人們的思想意識發生了變化,越來越追求獨立。還有專家說,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真相是這樣嗎?

圖片[1]-結婚率下降背后的社會現象-愛分享導航

當然他們說的我不否認,但他們都沒有講到點子上,或者說沒有把它講透,而是故意在模糊焦點,轉移矛盾。根據民政局統計的數據,去年我國辦理結婚登記的人數為763.6萬對,比2022年增加了80萬對,回到了2021年的水平,但對比2013年的1346萬對,仍是幾乎腰斬。短短的10年時間,到底發生了什么呢?其實結婚率的下降,這是貧富差距造成的性資源掠奪帶來的結果,而這場掠奪現在仍然在蔓延。適婚年齡的普通男人在求偶這件事上,未來將會變得越來越難了。那些專家們敢這么說嗎?咱們是和諧社會啊,我絕不是危言聳聽。給你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一個富二代交過10個女朋友,那么這10個女孩都有同一個開保時捷的富二代前男友。那么他們后來還看得上開大眾的男人嗎?不光是這樣哦,這10個女孩還會有自己的朋友圈,那些身邊的同性朋友也知道這個女孩有一個開保時捷的前男友,既然他可以,我跟他條件也差不多,我也可以。然后這些朋友們也會以這樣的標準來找男朋友,同樣看不上開大眾的男人了。這樣的想法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經過了病毒式的蔓延后,女孩們都覺得自己配得上一個開保時捷的男朋友,再次也得是個BBA吧。大家應該都知道,現在女孩們找男朋友的標準有多夸張,這下知道這個根在哪了。請注意,我剛才舉例子說,一個富二代交過10個女朋友,現實的世界里,這個數字會是10個嗎?

接下來我再帶大家分析一組數字,為什么我們的結婚人數峰值在2013年,而從2014年開始就逐年下滑了?因為那一年,結婚人群的主體由80后逐漸開始過渡到90后了。我看到兩個數據很有意思:80后婚前平均戀愛次數是3.274,而90后婚前平均戀愛次數不足兩次。光從數字上看,難道90后還變得更保守了嗎?當然不是,而是資源變得更加集中了。極少數人可能有10次甚至20次,那么大多數人就只會有一次,甚至0次嘍。平均下來兩次,大家細品吧。姑娘們只要談過一個有錢的男友之后,就很難再把條件放得太低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嘛。現在的姑娘們,說到自己的擇偶標準,開口就是月入5萬,有房有車無貸款。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難道他們不了解現在社會實際情況嗎?他們不是不了解,也許是我們自己不了解實際情況。要么是他們之前真的交過很有錢的男朋友,要么是跟他們條件差不多的閨蜜有這樣的男朋友。我有我的標準,至于社會平均標準,那跟我有關系嗎?與其降低標準,那還不如再等等,咱投入的叫做機會成本。你覺得他這樣太不理性了,但站在他的角度,還真是理性的。

過去一個男人只要有勞動能力,有生育能力,就可以結婚,因為當時貧富差距不大。現在一個男人要結婚,不但要有勞動能力、生育能力,還要有穩定的高收入,還有厚實的家底,還要能提供情緒價值,還得有趣,性格合適,等等等等。表面上這是女性對婚姻的標準大大提高了,實際上根源是極少數的男性對大多數男性的掠奪。法律可以保護一夫一妻的制度,國家也可以通過宏觀調控來適當減小貧富差距,但面對這種隱形的掠奪,誰都沒有辦法。我還是那句話,永遠不要去抱怨。我今天只想給所有的兄弟們敲響一個警鐘:這個世界本來就一直遵循著叢林法則,在這個時代,作為一個男人,如果你不成功,那就是失敗。留給你的,不存在任何中間地帶。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61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