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紀初,意大利的一名年輕人小卡,在經(jīng)歷過一系列的流血事件之后,成為了盧卡大城的城主,權(quán)力至高無上,所有城中百姓都臣服于他。
城里有一個非常有實力的波波家族,在幫助小卡上位的過程中出了大力,也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眼看著小卡登上了寶座,但是呢,自己家族好像被遺忘了一樣,因為小卡的野心遠遠超過了他的感激之情,他還要繼續(xù)攻打其他城池,直到成為一國之君。
有一次,當小卡率領(lǐng)軍隊出征佛羅倫薩的時候,波波家族就開始行動了,聯(lián)合城里的其他貴族,要密謀除掉這位忘恩負義而又野心勃勃的城主。
陰謀者發(fā)動叛變,攻擊并殺害了小卡留下的幾個官員,一時間暴動四起,小卡家族和波波家族之間開始互相對峙,騎虎難下。
就在形勢最危急的時候,波波家族輩分最高的長老大史同志站了出來,呼吁雙方放下武器。因為這位大史長老愛好和平,也未參與陰謀。他向雙方解釋道,暴亂的結(jié)果只會是一場徒然的大屠殺。
最終,波波家族的人也同意讓大史長老,利用他的外交手段,去找小卡談判,來為自己的家族爭取一些應有的獎勵和權(quán)利。
當叛亂消息傳到小卡耳朵里的時候,他迅速趕回盧卡城。然而等到他回城之后,發(fā)現(xiàn)戰(zhàn)斗已平息,城市又恢復了安寧,讓他大感意外。
大史長老以為小卡城主肯定會感激自己在平息叛亂中發(fā)揮的作用,于是便去拜訪他,解釋了自己是如何帶來的和平。同時,他又提及了自己家族曾經(jīng)對小卡當年的慷慨支援,以及對這個城市的貢獻。基于種種原因,他希望這位偉大的君主赦免波波家族,并且聆聽他們的怨言。
小卡聽了之后,看不出有絲毫生氣的表情,他告訴大史同志說,你放心,我一定會公正地對待你們家族的,今晚你就把整個波波家族都帶進王宮,讓他們傾訴自己的牢騷,我一定會妥善處理的。
當晚,波波家族全部都來到了王宮,小卡立刻下令囚禁他們,幾天后全部處決,包括大史長老。
以上這個小故事,來源于Robert Greene寫的一本書《權(quán)力48法則》,為了方便閱讀,其中很多外國人名和地名已經(jīng)被我簡化了。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呢?U君覺得,不論是在歷史故事里,還是在現(xiàn)實社會中,沒有絕對實力的人,如果還相信正義與高貴的訴求終會勝利,那么結(jié)局往往會很慘。
另外,很多幼稚的人,總以為靠過去的恩情能為自己換回點什么,結(jié)局就是,不僅僅丟了權(quán)利,甚至連命都沒了。因為,當你總是喜歡訴說陳年往事,還有那些不具有約束力的恩情時,他人非但不會感恩圖報,往往恩情還是除之而后快的沉重包袱。
但是呢,聰明人都會著眼于未來,去談自己未來會有什么價值,會持續(xù)為對方帶去什么利益,這些才是真正的籌碼。
比如,還是一則《權(quán)力48法則》這本書中的小故事:
公元433年,希臘的西拉島和柯林斯城瀕臨戰(zhàn)爭,雙方都派遣使者到雅典,希望爭取到雅典人的支持。這是賭注極高的一場賭博,因為雅典實力強大,誰爭取到雅典的支持,就肯定會獲勝,而勝利者對失敗的一方一定會斬盡殺絕。
西拉島的使者說,西拉島從未幫過雅典人的任何忙,還曾經(jīng)與雅典的敵人結(jié)盟。雖然他們之間并無任何友誼或者恩義相連,但是呢,現(xiàn)在西拉島的實力僅次于雅典,如果雙方結(jié)盟后,必定所向無敵,足以震懾和雅典對峙的城邦斯巴達。
而另一位柯林斯的使者,激昂慷慨,說過去柯林斯過去幫過雅典很多忙,甚至立了大功。他質(zhì)問道,如果雅典現(xiàn)在拋棄舊友,而與之前的敵人達成協(xié)議的話,雅典的其他盟友會怎么想呢?最后,他又列舉了很多柯林斯對雅典的貢獻,再三申明對朋友感恩圖報的重要性。
雙方發(fā)完言之后,雅典人舉行會議協(xié)商,在投票中,他們以壓倒性的票數(shù)贊成和西拉島結(jié)盟,背棄了柯林斯。
這段小故事又說明了什么呢?
雖然咱們中國有句老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但U君覺得,所有高尚的道德,都是用來要求自己的,絕對不要要求別人,更不要指望別人道德高尚。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都是完全以自己為中心的,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你的任何建議,他都會優(yōu)先聯(lián)想到自己,而你如果陳述陳年恩情,他往往會“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弱者永遠臣服于強者,這是鐵律。
人們只會做對自己未來有利的事,這也是鐵律。
窮人喜歡談感情,談恩情;而富人喜歡談利益,談手段。
所以說,向別人求助時,多說說這件事會給對方帶來多少好處,比談那些陳年往事要有用的多。
我們中國古代很多帝王故事也印證了這一點。凡是那些功高震主的大臣,如果不懂得收斂,整天仗著自己的功勞飛揚跋扈,最終一定是落得個“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
清朝的吳三桂就很聰明,他負責平息叛亂,但是他下令絕對不能將叛軍趕盡殺絕,始終要留一撥叛軍,甚至還會給他們留下一些糧草。
手下人問為什么不殺干凈,然后好班師回朝啊?
吳三桂說:天下如果沒有叛軍了,自己的部門就沒用了,皇上就會把他撤掉,從此就不會再重用自己了。不如永遠保留一撥叛軍,自己就可以一直剿匪,就可以一直受到朝廷的重用。
U君覺得,人與人之間其實也是如此。靠“感情、交情、恩情”維系,不如靠“有用”。你如果有利用價值,那么所有人都會繼續(xù)尊敬你。
再比如,孝道這個話題非常敏感,其實呢,越是貧窮的家庭越喜歡談孝道,越是富有的父母越清楚,如果自己很有實力,那么孩子不可能背叛自己。
如果自己不是擁有幾家公司的老總,那么退一步說,自己就是個普通人,但是身體很好,也很勤勞,退休后能給孩子帶孫子,人家也會非常尊敬你。
就怕那些,自己本身就是老屌絲,好吃懶做,自己人生很失敗,還總要給孩子灌輸“孝道”的,你的孩子將來怎么對待你,那就真不好說了。
另外,聰明的父母,是絕對不會跟孩子講“孝道”的,因為養(yǎng)育孩子是自己的選擇,絕對不是一種施舍,更是不求任何回報的。這樣的孩子才能無拘無束的享受這個世界。
朋友、愛人之間也是如此,盡量平等交往,不要單方面付出,然后再用感情和道德綁架對方,很無聊的。
人性,是經(jīng)不起考驗的,還是做一個有利用價值的人,比較保險。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