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一邊賺錢、一邊環游世界?

如何一邊賺錢、一邊環游世界?

上周有個人付費加我微信好友,然后他翻遍了我所有的朋友圈,看我在很多個國家都打過卡了,他就問:如何才能做到一邊賺錢、一邊環游世界?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而且我確實也認識一些時間自由、邊賺錢邊旅行的朋友,所以打算詳細寫一下這個話題。
要知道,我們如果想讓別人做什么事,最高效的方法是:讓對方知道他能從中得到什么好處。
只要把“利益”講清楚了,那么大家的行動力會非常強。
反之,如果拋開利益,去談感情、談大義、談感恩,本質都是耍流氓。
同理,我們自己也是如此,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想清楚,這件事如果我們做了,會有什么成本、風險,以及過后會有什么收益。
成年人,不要總是從增長見識、享受美景這些方面去理解“旅行”這件事,否則大概率會失望,從而讓自己的美夢“中斷”。
我了解的比較高端一些的旅行活動,主要有潛水和滑雪,很多老板都喜歡這兩項活動,而且非常癡迷。
普通人一般不會接觸這些娛樂活動,頂多是淺嘗輒止,一年玩一兩次,而且去的場地一定是亂哄哄的一堆人。
這兩個項目是最需要時間和金錢的。
因為之前我經常去東南亞,認識幾個同時喜歡潛水和滑雪的老板。
夏天的時候,他們經常在各種海島潛水,很多潛水圣地都要深度體驗;冬天就飛瑞士,在阿爾卑斯山上找到最好、最有挑戰性的賽道去滑雪。
當然,他們去潛水、去滑雪,絕對不是純玩,而是組織個商會,或者叫上幾個有同樣愛好的老板朋友一起玩。
當天的潛水或者滑雪活動結束后,還能坐在一起吃吃飯、聊聊天,還會有很多合作項目產生。
總之呢,這種組團的旅行,對于自己的事業絕對是加分項,而不僅僅是消耗了金錢、消耗了時間,讓自己的大腦爽一下。
很多年前,我跟辦公室的一個同事說:我出去旅行一般都會把頭等艙、五星級酒店的花銷賺回來,有時候要成倍地收回成本。
結果那個傻屌說:都出去玩了還要想著工作,不嫌累嗎?看來還是財務不夠自由,如果光靠被動收入就能全部覆蓋掉每天的支出就好了,那樣可以完全不工作,純粹享受旅行。
對于這種言論,我是非常不認同的。
如果一個人不需要再工作,不需要再思考自己的事業,每天到處玩樂,用不了一個月,他一定會膩的。
最后你會發現,再美的景色、再好玩的體驗,也不如事業增長、為別人創造價值的成就感大。
假設我出一次國,談成了一個項目,哪怕每個月因此而多收入1萬元,那我也會感覺這次旅行非常值,非常有成就感。
而事實是,yi情之前,我也確實是這么做的,結果也是讓我非常滿意的。
所以說,如果你也想環游世界,同時還有不菲的收入,你需要思考兩件事:
① 如何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進高端滑雪圈子、高端潛水圈子,進跑車俱樂部、車友會,積極參加圈子內部組織的活動,你會發現,談成一個單子比單純地玩樂更爽、更有成就感。
② 如何讓旅行為自己的事業加分
假設你是個旅行大V,或者微商大佬,你經常全球飛,還各種直播、各種賣貨、各種收代理,那你可以做到每到一個地方都漲一波粉絲、收一波錢。
這時候,你的旅行已經不僅僅是一種享受了,它還是一種能讓自己越來越有錢、越來越自由的手段,甚至是一條“必經之路”。
最后,我再跟大家說點玄的。
“行萬里路”比“讀萬卷書”重要多了。
讀書時,我們只是讓自己的思緒神游到某個時空里面,其實對大腦的刺激不大,那么也不會促使我們做出真正的改變。
但是行萬里路就不一樣了,我之前說過,只要地域一發生變化,人的氣場立刻會發生改變。
同時,思考方式、言行舉止,甚至對世界的理解、對人性的理解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
那么此時做出的決定和改變,一定會比之前更加英明。
比如,我去過富裕文明的歐洲,也去過xxxx的朝鮮。
結果就是,我對來自任何地方的人都非常包容,我能理解大家的三觀和思考方式。
也可以這樣說,我能影響和營銷的人群,變得越來越廣。
我的VIP群、粉絲列表里,也有很多生活在歐洲、美國的華人朋友,也有很多港澳臺的同胞,大家之所以能被我吸引,跟我去過的地方多有直接的關系。
因為我知道在不同地域的人們都有著什么樣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
那么,這些體驗和感受能不能通過讀書和看視頻來獲得呢?
我的回答是,100%不能。
之前有位叫楊舒平的人,她在畢業典禮上說了一段非常出名的話:美國的空氣都是香甜的,而我出生的那個城市,每個人出門的時候都需要戴著口罩。(現在已經有網友說她是“預言帝”了)
那么問題來了:空氣真的有味道嗎?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07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