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蠢貨

聰明的蠢貨

在我剛剛崛起的前兩年里,我還很熱衷于幫助以前的老朋友、老同學。
比如,我的那些大學同學里面,至少有一半的人都有提高收入的需求,他們也想在互聯網上搞錢,而且他們的智商都不比我低。
但是跟幾個人交流過后,我發現,我真的無能為力。
因為這些家伙太聰明了。
據我觀察,所有的聰明人(包括以前的我),都會陷入一個致命的誤區:做事情之前都喜歡尋找最優的方法和路徑。
比如,投資股票或者基金,他們都會選擇那些收益率比較高、風險比較低的。
理論上,這個思路是對的。
但現實往往并不講理,現實世界的走向,往往跟大多數人所預期的不一樣。
當所有人都認為走某條路可以致富、可以發財時,那么這條路基本就是死路一條。
再比如,我身邊有很多人都向我尋求過做自媒體的建議,每當我認真評估他們的特長和興趣,并結合這些因素給出一個建議時,他們都會問同樣的話:
“這樣做的結果是什么?如果做這樣的投入,結果不確定,那我就先不去做了。”
我在《沒有敵人,才是最要命的》這篇文章里也聊過這個話題,既然已經走出校園了,就不要再妄想“確定路徑”這回事了,不存在的。
你還天真地以為賺錢跟解數學題一樣,能找到一個最優的解題路徑?
做夢呢吧。
我經常拿郭德綱與趙本山舉例子。
他們兩個人在相聲小品界幾乎都是泰斗級的人物了,但是我敢保證,他們肯定無法把自己的成功路徑傳授給自己的兒子。
他們兒子的成就,能有父親的萬分之一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他們雖然也可以給孩子規劃發展路徑,可以利用手里的資源去捧他們,扶持他們,但是結果如何,還是要看他們的天賦和造化。
我們普通的創業者,在做項目、賺錢時也是如此。
千萬不要妄想著有什么成熟的、確定的、高收益、低風險的路徑可以走。
不存在的。
所以,當你碰到一個新項目時,你可以規劃,可以計算投入產出比,但同時你一定要清楚,你心里打的所有小九九,可能只占事情真相的1%。
還有99%的不可控因素、手感、茅塞頓開的瞬間,都是在后續執行、摸索的過程中才能發現的。
另外,在知識星球和VIP群里,還有一些人,特別喜歡問我這類問題:分享哥,我第一步已經按你說的做好了,第二步該怎么做?
每次聽到這種問題,我就知道這個家伙基本上已經無可救藥了。
我把該講的教程、思維、邏輯都已經講透了,結果他還在問下一步怎么做,好像沒有人手把手教他他就無法正常行走一樣。
反觀那些收錢比較厲害的群友,幾乎是一點就透,我剛講了幾個要點,他們就立刻去執行了,而且一般很快就會出結果。
在執行的過程中,如果碰到了某些細節性的問題,自己實在無解時,才會向我提問。
總之呢,如果你喜歡追求確定性,喜歡尋找最優路徑,那么你還是好好上班吧,你這一生不可能賺什么大錢,但是也不會有什么大的閃失。
如果你是行動派,敢于承擔風險,喜歡摸索著前進,并且享受各種“茅塞頓開”的手感,那你的人生肯定是豐富多彩、碩果累累的。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43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