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后如何重新定義人生?

30歲后如何重新定義人生?

長期關注我的朋友應該清楚,我是一個不怎么念舊情的人。

我也不喜歡回憶往事,因為我覺得那些都沒有意義。

即使有親人去世,我也不會很傷心。

當年我的外公去世,大家都在靈堂里哭,我卻在那里忍不住想笑,父母讓我假裝哭一下,但是我實在悲傷不起來。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平時外公對我也很好。

你可以說我很冷血,但這是我的性格,或者說是遺傳導致的,我也沒有辦法,我也沒想過去改變這一點。

可能是我天生就明白“人要往前看,不要活在過去”?

在我看來,太重感情、太容易回憶過去的美好瞬間,其實是一把雙刃劍。

比如,很多人之所以常年在一段糟糕的關系中掙扎,明明知道對方對自己很不好,但是仍然選擇在一起,最后都把自己搞抑郁了。

為什么會這樣?

很可能是因為在ta的記憶里,跟對方有過一些美好的回憶。

ta之所以遲遲不愿意結束這段關系,就是因為在ta的心底,一直希望當年的“美好瞬間”再次出現。

但是ta不知道,自己已經掉進了“沉沒成本”的陷阱里。

當你在一段關系里掙扎時,不要總是想著過去那些美好的經歷。

你要清楚,人都是會變的,不可能靠一瞬間活一輩子。

“錯的人”從來不會因為你能忍、能多熬一段時間,就會變成“對的人”。

所以,長痛不如短痛,及時止損才是上策。

很多人之所以30多歲了,仍然還像個巨嬰一樣,每天因為人際關系、家庭瑣事而煩惱,就是因為他沒有深刻地認識到,成年人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選擇權”。

比如,你有權利選擇讓誰出現在你的生命里,你也有權利選擇居住在什么樣的環境里。

你有權利離開糟糕的人、糟糕的環境。

你更有權利、有機會療愈自我,重啟人生。

人只能篩選,不能培養。

即使是父母、親戚、兄弟姐妹,小時候能愉快地玩耍,但是長大成人之后能否再像以前那樣親密,也是要講究“親緣”的。

如果沒有這份親緣,那就少往一塊湊。

對待生存環境也是如此,千萬不要信什么“逆境鍛煉人”。人類天生就不擅長在逆境里生存。

動物之所以要長途遷徙,就是為了找到更適合生存的順境。

人也一樣,逆境的存在,只是為了提醒你必須遠離它,然后去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順境。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4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