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求在哪里,錢就在哪里,不用去找錢在哪,找對需求,錢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是的,當你只會盯著被鎖上的門的鎖孔去找鑰匙的時候,你是永遠都不可能找到鑰匙的,因為“鑰匙”永遠不可能在門上掛著。另外就是,注意力匯聚在哪,那錢就在那。
2、商業閉環=價值+共識+模式,價值源自需求,共識反映協作與成交,模式則體現自身生存和發展的方式。
先暫且不說商業,說“生意”,一切生意買賣的前提就是你為誰提供了什么『價值』,而你所提供的這個“價值”能夠讓人付費,那就證明在這個點上雙方打成了『共識』,當這個點成立的時候,那么你就必須迭代出這個閉環的整套從“銷售—售后”的流程,這個就叫『模式』。
3、產品價值=功能價值+情緒價值+資產價值。
提供任何一個產品或是服務都必須從這個公式去思考,我是提供了一個還是幾個,還是一個都沒有。
尤其“情緒價值”這項是重中之重(我個人觀點),因為它會讓我本能的去審視在整個系統中那個最重要的『增強回路』是什么,那個增強回路能不能>調節回路與滯后性,因為人性天生本能的就需要節能,就像我剛點了個外賣,“好不好吃”的正負調節回路在那一瞬間就在我大腦里本能的閃現了,很遺憾——很難吃!所以,這個點是我考慮一切事物的重中之重。(增強回路:安全感、新鮮感、價值感)
再比如,對于『啟動持續強大的自學能力』這件事情,堅持不下去是人天性的常態,因為要節能,再加上滯后性的拉扯,所以大談什么“堅持就是勝利”之類的口號,就是在扯淡,就像健身房天天到處拉新“游泳健身了解一下”,因為你無法激活或調動他人(用戶)的增強回路即你壓根就不懂對方真實的存在感是什么,而只有那無形且巨大的調節回路與滯后性在拉扯,用戶怎么可能與你形成『共識』呢?
另外,特別想講的是:其實,人世間真正的自由,根本就不是什么財務自由(我所接觸過的財務自由之人 大多內心挺空虛的),而是你能夠找到那個真正能夠安放你靈魂,讓你有存在感的東西,那個“東西”才是屬于你真正的自由,我把它稱之為護你一生的鎧甲。
這些年給我感觸最大的是,限制我們思考的,根本就不是我們所謂的未知,而是我們的已知,與此同時,捆住我們手腳的,也不是我們所謂的一無所有,相反是我們擁有的太多了,而傷害我們命運根基最大的,恰恰也不是我們走的太慢,而是一開始就走錯了你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