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就是我們的底層操作系統,如何避免被負面情緒反噬?

情緒就是我們的底層操作系統,如何避免被負面情緒反噬?

情緒,是每一個人最最底層的操作系統,如果一個人最最底層的操作系統是處于負向的或是崩潰的狀態,那么在此操作系統上所安裝的一切能力app,哪怕你這個能力app是一百分,也是枉然,尤其在當今這個快速發展且噪音更大的時代,把握不好自己的這個底層操作系統,必然戾氣遍地,這是需要我們無比重視的。

關于個人的情緒,我真的太想講三點自己的深有體會了。

第一點,當今的每個人幾乎都是被創傷所構成的,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被自身情緒所反噬的風險。就拿我自己來講,當我向某個群體去投送能量的時候,其實就是在透支我自己的情緒風險,因為能量是守恒的,我從這里出去,必然要從別的地方去補回來,否則我必然失衡。

舉個例子,就好比你或是你的團隊需要通過辛苦的去挖掘與提煉,才能盡可能的把自己的悲苦,或別人的悲苦,去轉化為大家喜聞樂見的笑料與人共情的時候,其實已經是在走鋼絲了,想想我們所熟悉的——尤其是一些喜劇明星,如金凱瑞,周星星等。所以,但凡是走這個路數的,可以這么說,都是或多或少有心理問題的,換句話說這個創傷是必須拿出來撫慰化解的,倘若撫慰化解不了,后果就是,要么那放棄這個行業,要么就是徹底的被自我所放逐了。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狠勁兒(成功)的背后其實都是一種創傷。

是,有些人是成功了,但成功頂多也就是止疼藥罷了,而那個被隱藏的創傷依舊還是在那,在那等待著需要被拿出來去撫慰去化解,否則這個被掩蓋了的創傷就一定會帶出一系列的讓你想都想不到的可怕的連鎖反應。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被創傷所構成的人,對,我說的是每一個人,包括我自己在內。

這里我插一句:當你去看或想講某種東西是什么的時候,其實它就已經不是那個東西了,也就是說在你去看或想講的瞬間,那個東西就已經坍塌了,那要如何才能看到坍塌之前的呢?所以,需要修行。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去旅行,去不同的磁場,用更好更高能量的場域,先讓自己從——心隨境轉開始。

第二點,上面情緒的透支是我們內部的情緒風險,而下面這個情緒的反噬,則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外部風險。

家人們一定要記住,不要把自己演成一副“總是高高在上,我非得教育教育他人/市場”的這個一個角色,這樣你的驕傲與傲慢,一定會讓你收獲情緒所帶來的反噬!尤其在自媒體如此發達的今天,更是,所以不論是做人或是做事,永遠“懂得”安安靜靜地去做好一個『關鍵配角』的角色,一定是利大于弊的,這就是智慧。

第三點,上述的“一內一外”,在這個“外”的基礎上還能夠再加上一個,就是時刻要堤防情緒被撕裂的風險。

換句話說就是我們永遠都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及表達欲,絕不去過度表達優越感,不論是你發朋友圈也好,還是現實中為人處世俗,亦或是做產品做營銷等等,一旦讓人有了優越感的感受,必然就會有對比,人一旦有了對比,那么必定就會有傷害,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所以,但凡是有智慧的人或是品牌,他們都絕不會去為了個短期的熱度也好或是別的什么東西,去制造群體情緒的撕裂感,永遠不把社會基本盤變成自己的對手掃。

好產品或是人,都是在彌合裂縫,而壞產品和別有用心的壞人,則是在制造分歧制造恐慌。

當然啦,這世界又何來所謂的“好”或所謂的“壞”呢?也許就沒有所謂的好與壞等二元對立,有的只是智慧的平衡與穩定罷了,家人們。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47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