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抖音保不死。
第二,視頻號增量。
第三,專注做私域。
先說第一個,抖保住,抖音接下來只會越來越不賺,因為它所謂的去中心化已經變成了中心化,存量市場下的中心化注定商家沒利潤。
拿天貓舉例:天貓有千億的品牌,而抖音卻只有千億的主播,本質上抖音是比較反品牌的邏輯的,因為做不起品牌,包括你能看到今年賣的比較好的服裝直播間,大部分都在做大牌的平替,你會發現這條路是沒有品牌的頂流的,只有主播的頂流。
其實主播的性質其實是渠道、人設、IP,本質就是渠道,比如說董宇輝、羅永浩等等,這些都是渠道能夠更高效的幫你賣貨,移動的百貨大樓,所以店播在抖音很明顯是不太行了,包括今年把重心轉移到貨架場,但是貨架場沒有跑出來,高不成低不就的,還不如學一下索馬里,打低價市場,做快速增長。
對于商家來說,貨架場只能作為穩量的渠道,因為貨架場本來和直播場就是互相搶量的關系,那抖要保不死的話,做自己的人設,要做自己的渠道,簡單來說啊,做個人吧。
第二個視頻號增量,那1.0的階段也就私域撬公域的階段已經過去了,現在是2.0的階段,很明確公域成交加付費放大,今年下半年調整了很多基本上是沖著放大公域的流量去的,一邊拉新用戶,一邊拉新商家。
按照明年萬億市場的目標,放量的窗口期要持續到明年的中旬,那對比起其他平臺,視頻上最大優勢還是有一個好“媽”本質上它不缺流量,缺的是變現的路徑,這個路徑目前看來只能是直播電商,所以說是全村的希望。但目前幾個類目是比較成熟的,服飾鞋靴、百貨飾品、珠寶玉石、農產品、生鮮等等這些比較成熟的賽道。
但是不管短視頻還是直播間,流量邏輯和抖音區別很大,打法上面區別也很大,但不管區別怎么樣吧,人、貨、場邏輯還是一樣的。
2.0階段更多的流量傾斜其實還是給到新商家,當然如果你的內容能力超強,
第三個專注做存量,無論哪個平臺,最終都會變成一個廣告平臺,而流量成本也只會越來越高。公域流量的紅利正在肉眼可見的消失,互聯網和電商紅利也在慢慢的消失,你會發現,最終能存下來的還是那些對你有信任、優質并且精準的復購客戶…
所以為什么會說未來十年看重私域。私域是必做的,私域應該是電商紅利消失之后,你能做到不流量焦慮的最后底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