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失業,你拿什么來養活自己?

一旦失業,你拿什么來養活自己?

沒有什么比活著更快樂,也沒有什么比活著更艱辛。

成年人的世界,深夜療傷,清晨趕路,已是常態。

今天咱們來聊一個關乎個人切身利益的話題:

如果你突然失業,拿什么來養活自己?

這兩年經濟處在下行階段,黃金油價暴漲、實體生意一片蕭條,企業老板們舉日維艱叫苦連天。企業如果熬不下去,受傷害最大的就是打工一族。

已經明顯感覺到了收入下降、消費降級,賺錢難成了大家的普遍感受,只有壟斷型的央企、國企,剛需收費單位,機關單位還好一點,也開始福利下滑!

無論是中小企業,還是互聯網大廠;他們追逐的是利益最大化。一旦遭遇經濟危機的洗禮,就不得不選擇降薪裁員。

有些在體制內工作的人,也會遭遇中年危機,縮編裁員也是常有的事。

身邊有太多這種例子:

職場危機無處不在

我有個朋友在杭州字節跳動工作,前些年公司在如日中天的發展,待遇薪資都還不錯,通過自身的努力再加上父母的幫襯,買了房和車。

后來業績下滑厲害,職場競爭激烈;從工作效率,性價比來看。公司更愿意用廉價的職場新人,而不愿意支付更多的費用養一些職場“老油條”。

我這朋友失業后,四處找工作碰壁,在家閑了大半年。后來才勉強找了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

中年危機無處不在

這幾年很多互聯網科技新型企業,對外招聘的門檻在提升。不單純是在學歷方面,更多的是在年齡上有限制。比如說35歲就是一個分界線。

人到中年,來自工作、生活、家庭上的壓力不斷增大;從時間、精力、體能上大不如從前。往上看父母需要照顧,往下看孩子需要成長陪伴;中間看老婆不斷的埋怨掙不到錢“沒出息”。生活過得支離破碎,一地雞毛。

學歷危機造成工作難找

教育不斷的在改革,前幾年全國各大院校不斷的擴招,導致了大學生嚴重過剩;甚至有些人開始卷起了學歷,每年報考研究生人數不斷增加,有可能會突破500萬。

每年畢業大學生突破1000萬,“大學畢業即失業”的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有些大學生畢業后一兩年都沒找到工作;有些畢業后沒得選,不得不進工廠打螺絲,甚至是去賣保險等。

大學生找工作總是眼高手低,工資低的瞧不上;工資高的能力又不夠。所以在這樣一個學歷過剩的時代里,如何制定職業規劃非常重要。

40歲以上的大叔哪去了?

看到一個段子:

40歲終結人生的六個工種:吉祥三保+鐵人三項。

吉祥三保:保安+保潔+保險

鐵人三項:滴滴+快遞+外賣

如果這些還干不了的,只能去二搬+三工了。

二搬:工地搬磚+超市搬貨

三工:裝修工+礦工+裝卸工

聽起來非常搞笑,但現實生活就是如此殘酷。

一旦失業或者創業失敗,沒有收入來源怎么辦呢?

一、要有充足的資金儲備,就算是遇到經濟危機,或者是“黑天鵝事件”你依然能在不工作的情況下維持5-8年。

二、通過寫做自媒體,每個月收入雖然不高,但能養家糊口。保持長期主義,堅持輸出,爭取在兩三年內,把收入提升到1-2萬的水準。當然你也可以按照同樣的變現模式去做小紅薯,痘印等短視頻平臺。

三、如果你不懂互聯網,想做實體創業,建議你去同行那里工作半年以上,然后在小成本試錯。

一旦你成功跑通商業閉環,對商業的理解,人性的洞察、社會運轉規律以及非常規的操作;都會遠超與常人的認知。

未雨綢繆,居安思危才能走的更遠

1,在35歲之前,拼盡全力去搞錢,等你真的在商場里廝殺后,才會真正的強大起來。

2,好好努力積累資本,同時開辟人生的第二財富曲線,打造有睡后收入的資產,存夠退休的錢,這樣的話人生進退就自如了。工作之余開網店,做自媒體,打造個人IP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3,最后就是創業或者做生意,要有規劃,有目的性的做好準備,九死一生,但只要熬出來了,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59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