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打破認知的核心,就是打破人思想中的自以為是
因為當你自以為是的時候,那別人說的話就統統都進不了你的眼
只有當你不自以為是時,真相才有機會流入你的腦海中
都說一千個讀者就是一千個哈姆雷特,千人千面,這句話正確的理解是
同樣的一句話,會觸發不同的人心中不同的認知,從而引出不同認知下不同的看法
而1000個人真的會有1000種認知嗎?不可能,大概只有幾十種,40種,這是我閱人無數后得出的概略
人讀不同的意見,就像扔出一塊石頭,如果是砸在山壁上,那就是清脆作響,如果是砸在水里,那就是泛起漣漪,砸在泥土里那就是深陷其中
這個不同的砸向,其實就對應了不同的認知,而那塊石頭,就是觀點和話語
文章就像這塊扔出的石頭,會在別人的認知里形成什么結論,各有不同,不是作者能統一的
作者想傳達的觀念,當然也在其中,但能讓對方理解,則是一種奢望
賺錢也是如此,能幫助你賺錢的話不是沒有,但說出來之后,在你眼里往往就沒有那個感覺,因為你的認知對那話進行再加工,加工成不在乎的模樣
所謂的拋磚引玉,引的則是某人如珠玉一般的認知,但大部分時候,引出來的都是臭狗屎
認知是不可能外力改變的
外力只可能給人帶來契機,但不能直接改變一個人,誰能僅憑別人的一席話就去改變的,我活到現在基本還沒見過
人如果因為一句話觸動,一定是他心里早就有了一點點苗頭,這才有觸動的機會
基本上,凡是我寫的想要讓人改變的文章,往往就是自討苦吃,不僅得不到尊重還要挨罵
因為對有些人來說,我在撼動他身上最不能被撼動的基礎,我不是來幫他的,我是來找茬的
而如果讓人自己去面對,人就會逃避,就會無視,就比如賺錢
賺錢這個話題人人都關注,因為人人都缺錢,有些小眾話題很多人一輩子也不會關注,這也就算了
但是賺錢是絕大部分人逃不開的話題,按理來說這話題受眾應該非常多,但事實卻并不是這樣,這話題反而是互聯網上的小眾話題
大部分人不屑于看,不愿意看,下意識逃避去看,即便看了也是如臨大敵十分抵觸,沒多少人是真愿意求學
很多東西之所以成為隱學,也不能怪別人藏著掖著,而是人自己身上充滿了矛盾
錢明明就是根本問題,卻始終不肯痛痛快快的去面對,扭扭捏捏好久才肯接受一點現實,然后無比驕傲那點滴的進步
這背后,都是認知在作怪
只有現實重錘才會讓人知道錢有多重要,但是稍有喘息又開始懈怠,被逼著做事的不可能長久,就像辭職后恢復混亂的作息那樣
一切不是內生的,統統都不屬于自己
打破認知才能看見機會
因為在你原來的認知里,你要么成功要么失敗,成功了你不可能聽別人的,失敗了才會想著去聽別人的,但一旦發現不合自己認知的意見,也不可能去認同
一個固執己見的人,想要的絕不是改變,而是別人的認同,當別人不認同自己的時候,遮羞布也就扯下來了,原來是過來找安慰的
人為什么會沉浸在自己的認知里,因為人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自洽
如果不是因為人與人要相互交流,而交流有可能發現自己的錯誤,那么人一輩子都沒有機會改變自己
能夠證明對錯的只有結果,因為千人千面的表達很難單純的去判斷誰是對的誰是錯的,只有用唯一的結果去衡量才能得到
在結果面前,誰也別狡辯,誰也別找借口
那么現實中就有這樣一種判斷標準,就是賺錢,說到這有的人就不喜歡,不喜歡用賺錢來論人的高低
但說實話,這是最簡單高效的辦法,很多人就是過不去這關,在錢面前算是見光死,他們的認知不會允許他們進行錢的比較,而是會自然而然的繞到別的話題上去
什么時候人肯正視普遍都存在的問題,不要找借口逃避,這就是打破認知的契機
我們大部分時候都是錯的
而現實就是判斷標準,很多人會說是現實錯了
其實現實沒有對錯之分,它就是單純的存在著,不偏袒誰也不欺負誰
如果你感覺現實針對你,其實是你過不了它那一關,沒錢人那么多,難道現實專門針對他們不成
當你有錢之后,你會感覺現實壓迫感瞬間就消失了,人家根本不在乎你是誰,不在乎你的想法,有錢就行,沒錢則不行,就這么簡單
以前我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所以沒辦法接受很多事情,因為只要一接受新事物就很痛苦
其實這痛苦還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對,很弱小,只能在小范圍內自信,走出社會碰一碰比較一下才知道自己有多弱
關鍵就在于,要是人人都能從困難中求得進步也就罷了,偏偏有人從困難中得到相反的結果,就是知難而退,這種認知不僅存在而且大有人在
當我開始認為自己是錯的時候,很多事情開始能接受了,生活才有了轉機
因為自己不執拗了,也不在乎什么臉面,一個錯誤的人沒資格要臉,沒了尊嚴的束縛,才能夠聽得進任何話
我們大部分人都是萍水相逢,沒什么針對不針對,別因為一句話誰都記恨,多想想對方為什么會和你說這些呢?一定是有原因的
言盡于此
若您有收獲,深感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