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個短視頻自媒體時代的雞湯都在告訴你要去“做自己”的時候,這么說吧,你只要“做你自己”做的越到位,,那么痛苦也就越來越到位,為啥?因為那個“你自己”是真的你自己嗎,答案,顯然并不是。
咱之前一直在反復的講,當我們的這雙眼睛只要一睜開,去看到外界的各種色聲香味觸法以后,則本能的產生出來給種因你有個“我”(做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通通都是你的妄念,你的欲望和你的貪嗔癡慢疑,試問,當一個人用這種載體所呈現出來的那個,根本就不是你自己,你越做這個“你自己”——我執就越深,認知就越低,走的路就越窄以及牛角尖鉆的就更深(劃重點)。
什么是那個真正的你自己?那個真正的你自己是拋開外界各種噪音雜念,你處于一種忘記了自己,就像莊子所講“無我”后,而去做的有一件事,通過這件事你找到了歸屬感,找到了那種只享受『過程』而不在執著于『結果』之后,生出的喜悅感(心流),那么幸福便才會慢慢地向你來敲門,然而,絕大多數人都做反了,都讓雞湯給洗了腦而執著的都是“我自己我自己”,以及對那個所謂“結果”的相無比執著,這能不痛苦,能不焦慮,能不抑郁嗎。
導致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這個世界是有兩套知識的,一套就是學校教的那些專業知識,比如學醫,今后你出來可能當醫生,學法律,你今后出來可能當律師,學金融,你可能今后出來從事金融操盤手等等,然而,這套知識僅僅只是用來給你糊口用的,因為真正決定一個人未來能成事兒能成大事兒的知識,絕對不是學校教的那些專業知識,那些知識只能讓人糊口而不可能讓人成大事兒的,就像一個學歷很高的人,在面對切身利益的時候,不用懷疑,大概率也一樣吃相會很難看,這是因為他沒知識嗎,不,他已經是博士了。
所以,能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其實真不是那些書本上學校里教的專業知識,真正決定一個人能有所成的(內心精神的豐滿),只能是咱幾千年流傳下來的那些經典圣賢智慧,因為這套知識才能讓我們把這個“人”字修圓滿,進而獲得人生的圓滿而不在畏懼恐懼和被各種煩惱所掛礙。
而做為我們普通人來講,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去找到你自己的天賦與使命所在,找到它,它就是屬于我們普通人自己的這套圣賢知識智慧,是的,你不要懷疑,因為當你找到并按你自己的天賦和使命去【全情投入】走去做的時候,你就是佛你就是在順應大道天道而行,這不就是圣賢智慧一直在教導我們的嗎。
這里我簡單分享一個我的個人心法,僅供大家參考。就是你把你自己看做成一瓶裝滿了泥沙的水(混濁不堪),這些“泥沙”都是外界的各種嘈雜,也就是你看到的那些“泥沙”,它并不是真正的你,所以你需要找個安靜的地方,靜下來放在哪,這樣玻璃瓶里的泥沙才會慢慢沉下去,當那個杯子里與“泥沙”分離后出現的沒有雜質的“水”,這個“水”才是真正的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做你自己),即你就能觀照到你自己的天賦與使命所在,進而去無為而為一切有所為,活好你自己的獨特人生,不在人云亦云。
當然后面還有一層就是那些“泥沙”在分還有更細的雜質→更細的雜質→這大概就是如天眼通能看到你的今生前世所造業力了,這個就不在我們探討范圍了(形而上),因為形而下者為之器的東西才是能讓我們普通人人在人世間能活好的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