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只有我們這里有“狼性文化”?

為什么只有我們這里有“狼性文化”?

我去過很多個國家,我發現“狼性文化”幾乎是我們這里所獨有的。
具體表現是,每個人都是一張苦大仇深的臉,仿佛都憋著一股勁,要做一番大事業,要把競爭者比下去。
而且這種現象從小學時代就開始了,從小就被教育要努力學習、排名靠前、找個好工作、回饋父母、報效國家。
那么問題來了,其他民族的人為什么很少有這種狼性文化呢?
比如,你去日韓、歐美、東南亞看看,他們臉上的表情都很放松。
在公司里、在辦公室里的也很少會出現“內卷”和“內斗”現象(他們的競爭更多存在于公司與公司之間)。
難道他們不知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與人斗其樂無窮”“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些道理嗎?
他們可能還真的不知道。
不信你可以去泰國、日本這兩個國家看看,密密麻麻的都是歐美背包客,他們一個月賺幾千美元,可以全部花在旅游和吃喝玩樂上。
他們不需要攢錢買房、買車、給彩禮,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這些習俗。
他們也不用擔心醫療、養老、失業問題,因為有國家給他們兜底:看病接近免費,養孩子由國家出錢,養老也不需要兒女參與。
如果自己真的失業了,國家真的會養著自己,一點都不含糊。
你說,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怎么可能會信奉“狼性文化”?
諷刺的是,那些決定人類走向的重大科技突破,一定是這些“放松”的民族搞出來的。
我們之所以會有“狼性文化”,一是因為人均資源太稀缺,沒人給自己兜底;二是因為身上的包袱太沉重: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房貸。
所以,廣大底層只能陷入到內卷和互害當中,這是一種零和博弈,無法創造真正的價值。
這就好比,草原上的狼如果跟牧羊犬發生了沖突,最后狼的勝率還真不如牧羊犬高。
并不是因為狼的戰斗本領不行,而是因為它們的沉沒成本跟牧羊犬的沉沒成本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
狼一旦受傷之后,基本就等同于宣告死亡,因為沒有人會給它兜底、治傷,那些受傷的狼只能自己舔舐傷口,然后等死。
而牧羊犬不一樣,它們可以放開了去戰斗,因為它們非常清楚,有人類給自己做后盾,無論負傷多重,人類都會給自己治病。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93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