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掉你的打工者思維

丟掉你的打工者思維

做這個項目,每天需要幾個小時,我堅持做一個月,能賺多少錢?

類似的問題,幾乎每天都會有人問我,但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仔細想想,這可能就是典型的打工者思維。

打工者是什么思維呢?

他們只要確定的結果,并且喜歡把工作進行量化。

比如:我來你這上班,一個月能賺多少,每天上班幾小時?

這個要求,是無可厚非的。

因為我是在給老板打工,我賺的是老板的錢。

所以這個錢,我是可以穩拿的。

比如我去飯店當廚師,我每天就炒8小時菜,別的不管,一個月7000到手。

哪怕老板這個月賠了5萬,他也得給我7000元。

同樣,老板這個月賺了10萬,20萬,我拿到的還是7000元。

在這個過程中,老板承擔了所有風險,也拿走了大部分利潤。

所以,我并不是在賺錢,只是在獲得勞動報酬。

真正賺錢的,其實是我的老板。

有人問了,老板這個活好干嗎?

好干也不好干,只能說一般人干不了,要不然全天下都是老板了。

要想做老板,首先你得有老板的思維和心態。

比如我不干廚師了,我決定自立門戶當老板,去賺10萬,20萬!

這個時候,我就不知道每天工作幾小時,每個月能拿多少錢了。

準確得說,今后的所有事情,都成了未知。

先說工作時間,廚師可以下班走人,服務員可以下班走人,但我這個老板不能。

我得去對賬、查看遺漏物品、對接明天的食材等等(我沒干過,但能猜個差不多)

除此之外,有人干幾天要走,我還得去重新找人;有人嫌工資低,我得去溝通……

總之,我得把所有事情干好,才能下班。

再說月收入,廚師可以拿工資,服務員可以拿工資,因為這個錢是我給的。

但我要想拿錢,就得有人來我這消費,拋去所有成本,剩下的才是我的錢。

入不敷出怎么辦?挺著!沒人消費怎么辦?挺著!

互聯網賺錢,就相當于你開店當老板。

同樣,要想在互聯網賺錢,你也得有老板的思維和心態。

因為你不是給別人打工,你賺的是市場的錢,沒人能剝削你的利潤。

那么,你就得去承擔所有的風險。

這個風險包括:時間成本、機會成本、金錢成本……

比如每天需要做幾小時?做好為止!

比如做多久才能賺到錢?不確定!

比如做一個月能賺多少錢?不知道!

所以,要么你老老實實去打工,要么你就得輸得起,這是游戲規則。

我經常看到一些宣傳:每天操作半小時,輕松月入x萬。

說實話,這些內容只是為了吸引眼球,錢哪那么容易賺啊!

你找個月入3萬以上的互聯網人,問問他每天工作幾小時,就知道了。

打工和創業的本質區別是:打工可以半死不活,創業不瘋魔不成活。

有人總想用摸魚的時間,去跟全天泡在互聯網的人搶飯吃,有點太天真了。

那天社群里有個人私下問:你們每天做多久副業,激勵下懶惰的我。

我答:從早上醒來后,到晚上睡覺前。

他說凱少牛逼,這個我學不來。

很多人以為我在開玩笑,其實我說的是實話,這才是創業者的真實狀態。

因為所有的事情,只有做到極致才能賺錢。

就是這個極致,讓你永遠停不下來,永遠在工作的路上。

我在朋友圈曾發過一段話:懶惰久了,稍微一用力,就會認為你在拼命。

這是大多數人的現狀,做了1個項目,熬3個通宵,就開始心疼自己了。

殊不知,別人365天都在熬通宵,你那點努力算個啥?

所以啊,不是項目不賺錢,也不是沒能力,是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太低了。

換句話說,是我們對賺錢的期望值太高了。

總想著出點汗,就輕松把錢賺了,其實還差得遠著呢。

不是干多久就能賺錢,而是用心干,才能賺到錢。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鎖定目標,只研究怎么把事做得更好,心無旁騖。

事干成了,錢自然也就來了。

有人又問:這件事多久能干成?

我也不知道~

賺錢的過程,就是帶著問題找答案的過程。

多久能找到不是重點,你愿不愿意拼命找,才是重點。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31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