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驚奇到免疫,我們已經不需要雙十一了

從驚奇到免疫,我們已經不需要雙十一了

曾幾何時,躺在購物車里的商品,在商家悄然抬高的價格之下,等待雙十一的折扣降臨,我才恍然大悟,雙十一已經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這不過是商家的數字游戲,空洞無味,舍棄可惜。它已由消費者的狂歡淪為商家的算計,使人在猶豫不決中,徒耗時間和精力。

圖片[1]-從驚奇到免疫,我們已經不需要雙十一了-愛分享導航

對雙十一的免疫,源于對其深深的失望。這么多年過去了,如果還對雙十一抱有期待,那只會再次體驗童話中的“狼來了”的故事,那種被欺騙的失落感,消耗了我們僅存的耐心。每年此時,電商人如打了雞血般,誓要不眠不休血戰到底,運營高手們瘋狂頭腦風暴,咬文嚼字改了千遍方案后,給商品扣上大幌子登臺表演,唯獨想讓消費者在屏幕前迷失,不停地點擊、購買。

我們是否還記得雙十一的初心?十幾年前,電商只是少數人的體驗,為了吸引更多人參與,雙十一應運而生。那時的它,簡單直接,商品打五折銷售,吸引了無數人的參與,每年雙十一的商家和消費者都在高速增長。短短幾年時間,雙十一就成為了中國電商行業最重要的營銷活動。

隨著時間的推移,雙十一的光環逐漸褪色。平臺坐擁海量商家和用戶后,簡單的打折讓利被更復雜的活動方式取代。限時折扣、秒殺、滿減、津貼、優惠券、紅包、預售、定金、尾款、團購、返場等等,讓人眼花繚亂,疲憊不堪。在復雜規則和超長戰線的拉扯下,消費者與商家和平臺相互周旋,疲憊不堪。

圖片[2]-從驚奇到免疫,我們已經不需要雙十一了-愛分享導航

在這種情況下,信任開始消失。消費者開始懷疑雙十一的真實性和公平性。平臺和商家的中心也從消費者轉向了自身。雙十一的初衷是為了提升知名度和獲取新用戶,但當網絡用戶增長見頂,拉新成本持續攀升時,電商平臺為了賺取利潤,只能開發更多的廣告位,從商家身上多薅一些。這種變化不僅僅是平臺的戰略調整,也是電商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為了重構消費者對雙十一的期待值,電商平臺需要拿出足夠的誠意,傾聽真實的意見反饋,并作出相應的改變。只有這樣,才能讓雙十一購物節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讓消費者重新擁抱這個節日,讓電商行業得以持續發展。在這個數字時代,我們期待看到一個更加透明、公平、真實的雙十一購物節。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59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