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傳來消息,馬云創辦的達摩院宣布終止了量子計算項目,原因竟是因為經費緊缺。這一決定不僅導致達摩院量子實驗室的解散,還將所有設備慷慨地贈予了浙江大學。
![圖片[1]-馬云達摩院量子計算項目停擺背后的真相-愛分享導航](http://www.zzgyrme.cn/wp-content/uploads/2023/11/20231129105112721-image.png)
達摩院的量子實驗室一度聚集了30名研究員,這群科學家的人均年薪高達200萬,總薪資支出更是高達6000萬,而算力方面則依賴于阿里云。考慮到其它支出,這個項目的總投入竟然高達數億。
同時谷歌宣布已經成功實現了量子霸權。對比之下達摩院的量子計算項目似乎沒有取得什么顯著成果,或者說根本無法見到明顯的盈利前景,因此做出了如此料的決定。八年的投資換來的只是這樣的結局,令人不禁唏噓。
回溯到八年前,阿里曾不遺余力地從美國挖來了量子計算領域的專家施堯耘,后者還介紹了他的北大校友、D-Wave公司的鄧純青。當初他們懷著滿腔熱血回國,希望能在國內推動量子計算的發展,引領行業的變革。然而隨著馬云的離開,四年后一切變得黯然失色。
馬云離開后,阿里整體氛圍似乎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對于公益項目的推動不如以往積極。再加上此前因違規被罰款,市值大幅縮水至原先的五分之一,這一系列事件使得阿里自身陷入困境,只好放棄了一些長期投資,比如“達摩院量子實驗室”。
如今的阿里已經完成了向以盈利為主導的企業的徹底轉型,對股東負有更多責任。這似乎在傳遞一個明確的信號:進行研發、進行科技投入風險大,而收益卻相對較小。對比外賣、售賣菜品、預制菜等業務風險較小,回報快,套現速度也較快。
每一次的嘗試都可能帶來風險,但在追求技術突破的道路上,總會有坎坷。或許這次的挫折能夠成為未來的契機,引領阿里尋找新的發展方向。期待馬云及阿里未來能夠迎來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