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經常聽人說,千萬不要去創業,根據什么什么數據報導,創業的成功率只有10%,還有說不到1%的都有。當時我大一想要自己賺錢,選擇了做互聯網項目的時候,沒少挨親戚長輩“批評”:你想賺錢,做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還不如去做兩份家教來的實在。
總之,創業就是十死無生,你不想跌入深淵就不要去創業,老老實實去找份活,想賺多些就多找份活。在他們眼里,能夠直接看到錢,有穩定收益的工作才是正道,其他的都是旁門左道。
01
為什么大部分人對”創業“這兩個字避如蛇蝎?去創業真的就是萬劫不復嗎?
![圖片[1]-創業的核心,是人而不是其他-愛分享導航](http://www.zzgyrme.cn/wp-content/uploads/2024/03/20240305104401754-image.png)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根據某某數據/報導,創業人群基數大,但成功的人真的很少。于是通過這些案例,普通人就形成了”創業必敗“的觀念。但是呢,我是不同意這種觀點的,毫無根據可言。
數據能代表個體嗎?
不見得。
有人說,彩票中獎的概率是1%,那么你買上100張就一定能中獎嗎?肯定是扯淡的吧,所以說,任何事情,真實的情況都是非常復雜的,并不是能夠根據一串數據,幾篇報導就能判斷準確的。
又或者說呢,其實非常簡單,只是大多數人看不透本質,僅此而已。
太多人,太過于迷戀確定性了。孩子小時候教育他長大以后要找一份穩定的工作,鐵飯碗最香。創業?投資?千萬別碰,不要去冒險……
我也是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人之一,還好,我從來就不是會對別人言聽計從的人。于是,后來在不斷的學習中,我了解到:不要逃避風險,風險也是可控的。當你掌握了它之后,就能掌握你從前想象不到的財富。
02
那么為什么創業人群的成功率那么低呢?
試想,讓一個小學生去做高中生的試卷,會發生什么?大部分人的分數肯定是不理想的,畢竟沒有系統地學習過相關的內容。還有小部分人,在做題之前提前做過這方面的功課,他們的成績相對于前一類人會理想很多。
而在那些第一次失利的人中,有的黯然神傷退場,也有的發現了自己的短板,不斷去學習,補齊,或是請老師補習。把他所需要具備的條件都備齊了之后再去嘗試,也就更容易成功了。
這也是廣泛流傳在眾人中,創業相關數據不理想的原因。試卷的難度是高中甚至以上的,但答卷人的水平可能只有小學生,甚至都不到。在這種情況下高材生自然不多。
03
創業的核心是,人,而不是其他任何的條件。你的思維和認知不轉變過來,把其他外部條件搞得再好,也沒有多少意義。如果說一個人,一直是打工思維,或者說學生思維,打了十幾二十年工。他每天考慮的都是如何做好具體的工作,如何獲得穩定的收入,如何符合別人的標準。那么呢,你讓他開一家公司,帶領一個團隊,失敗幾乎就是確定的事情。
跟資金無關,跟風口也無關,跟正側更無關,你有幾千萬去做項目,上面大力支持,你也是不中用的,大概率還是血本無歸。我們已經夠努力的了,需要的一定是思維層面的轉變,價值觀的撕裂,圈層突破,學會破圈。否則你再怎么努力都是白搭。
同樣的,如果一個人早就具備了老板的思維,成功人士的思維。氣場已經修煉得爐火純青了。那么他100%能夠成功。
創業就是這么回事。得看清現實,善于獨立思考,不要被人帶節奏,貼標簽,對于事情有自己得看法和見解。
![圖片[2]-創業的核心,是人而不是其他-愛分享導航](http://www.zzgyrme.cn/wp-content/uploads/2024/03/20240305104556203-image.png)
那么為什么要這樣呢?
兵法大家孫子說過: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就是,我們要學會在仗還沒開打之前,就能判斷出來能不能打勝仗。從道、天、地、法、將這幾個維度來分析。如果一個人,在打仗之前將這些方面都分析到位了,結果是都比對手更加有優勢,那么獲勝就是一個確定的結果了。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想要創業成功,想要成為一個真正有自己事業的老板。你已經具備了成功所需要的思維,素質,你擁有能夠發現,補齊自身所缺的能力。那么你去創業肯定是萬無一失的。
公眾號:常安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