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做自媒體的邏輯和心得

分享我做自媒體的邏輯和心得

我寫自媒體賬號(微博、公眾號以及其他平臺)的邏輯,非常簡單粗暴。

圖片[1]-分享我做自媒體的邏輯和心得-愛分享導航

一 我一直追求的是小而美
朋友圈讀者不多,四千多人,三年的結果。小紅書粉絲量1500,也不多,但我做文案課和ip合伙人課程初期,流量大多來自小紅書。

小紅書對素人很友好,只要你的內容足夠有用戶思維,就可以得到推薦。前期多從用戶和創作者的角度,找準定位,梳理關鍵詞和筆記邏輯,持續輸出優質內容,算法平臺每天都有曝光。

我在小紅書建了個資料群,讓粉絲加進去,再靠朋友圈私域承接流量,變現效果不錯。我陪跑的合伙人中,哪怕只有幾十個粉絲的,也能變現賺錢。

我從體制辭職做獨立老師后,一直堅持打造個人品牌。三四年了,學科課程以外,才出兩款知識付費產品。

公眾號和微博我才開寫一周,其中就有兩篇爆了,每天都有互動和添加好友的消息。這給我帶來了5位數的營收。

規模不大,事情少,利潤高。這就是小而美。適合絕大多數普通人。

二 我只吸引同頻人,不試圖討好所有人
我做自媒體不累,還很享受,秘訣之一是,我會做好持續展示。比如,每天3-5條朋友圈,每周1-2篇公眾號文章,日更微博等。

圖片[2]-分享我做自媒體的邏輯和心得-愛分享導航

跟我聊過天通過電話的讀者,如果過度索取,過度消耗我的,我立馬判斷你不是合適的人,從而拒絕成交。這就是典型的,“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拒絕跟不合適的人合作,是為了能保護好精力,更好地服務現有用戶。

成交是吸引和篩選,而不是說服。

三 真實靠譜,踐行成長
這幾年打造個人品牌很火,但很多人以為個人品牌就是包裝自己,所以走偏了。

打造個人品牌的核心是做個真實靠譜的人。你做人做事的格局,靠譜程度,是包裝不出來的。你文字中流露出的做人態度,積累的學員案例和口碑,更是包裝不了。

談到踐行,我一直在帶合伙人們探索自己的成長邊界,能力邊界。

自媒體只是我們相識的媒介,踐行成長才是長久之道。成長的過程中,自然會有同頻人關注,順便把事業做好了。

作者:栗子的創業筆記的微博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73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