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前兩年,我在北京經常參加線下聚會。
聚會的主題,大多是分享各自的賺錢項目,所以參加者必須是有公司的創業者,但是也有渾水摸魚的。
有一次我記得很清楚,我說我通過社交媒體每個月能收多少錢,我們能幫助客戶賺多少錢,等等。
然后就有個哥們發問了,他說我也想做這件事,只不過我寫作能力不太好,我也不會搞流量,我直接花錢招人來做不就行了嗎,我喜歡研究被動收入,不喜歡親力親為。
我側面打聽了一下,這個人月收入也就幾千塊錢。
后來我就想,“被動收入”這個概念真是害人不淺啊。
這個世界上存在被動收入嗎?肯定是有的,比如收房租,比如收稿費,或者出售版權等等。
除了這幾樣,還真沒見過有什么被動收入。
至于說炒股、玩基金理財的這些人,更不是被動收入了。
有些傻狗投了幾萬塊在里面,每天醒著的時候,就去看走勢,看政策,投入了大量精力和心血,A股收割機一開動,你這種小散戶最后肯定是血本無歸。不會有第二種結局。
退一萬步,即使你賺了100%的收益,也沒多少錢,況且這份收入一點都不被動,它消耗了你大量的注意力和精力。
創業就更不用說了,帶頭人一定是做最重要工作的人,而且他思考的一定要最有深度、最長遠。
還有,他的工作時間一定是整個公司最長的。吃飯、上廁所、乘坐交通工具,甚至睡覺的時候,他都在思考公司的事情。
基本上不存在這種情況:我打造好了一只賺錢的團隊,我離開了他們就自己運轉了,而且運轉的很好。
短期來看,有可能存在這種情況,但是長期來看,一定是帶頭人主動、積極地帶領著大家一起拼搏。
你去看看身價過億的企業家,哪個是拿被動收入的?哪個不是一周工作7天,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即使是專業的投資人,即使他投的項目翻了100倍、1000倍,他每天一定也是在考察新的項目,在工作,在飛來飛去。
或者說的近一點,你去觀察身邊年收入在100萬以上的人,哪個不是每天都在工作?
所有高手,都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人要主動、主動、再主動,積極、積極、再積極。
有些人看起來像拿被動收入,其實人家已經主動到極致了。
所以說,普通人是賺不到錢的,普通人看到的一切都是假象,普通人的腦子里全是妄念。
普通人想要賺錢,唯一的方式就是成為不普通的人。
因為很多大道理,普通人他都知道,他根本不缺思路,不缺想法,就是缺執行力。
比如,所有人都知道堅持寫作能收錢,堅持做短視頻也能抓住風口,只不過他們的執行力幾乎為0.
如果你想寫東西,那你每天至少要拿出三五個小時來收集素材,整理思路,再拿出一兩個小時寫出來。
大部分人堅持三五天就放棄了。
為什么?就因為你是普通人,活該受窮。
村上春樹就說過,他跑步和寫作為什么那么厲害?
原因就有一個:當我不想跑步的時候,我偏偏要去跑。當我不想寫作的時候,我偏偏要去寫。
如果有件事(除了打工),不管是寫作,還是錄視頻,還是錄音頻,還是直播,只要每天能堅持做3個小時,堅持一個月,你就已經不是普通人了。
消極和被動,會讓人短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