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電影我隔幾年就要看一遍,而且時看時新。
因為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以及心緒的變化,總是能從電影中讀出不一樣的東西。
《美國麗人》這部電影我看過四五遍了,最近又看一遍,還是覺得特別精彩,它在2000年斬獲了很多奧斯卡獎項。
電影的主線是一對中年夫妻,他們彼此互相嫌棄,妻子Carolyn跟一個行業大佬好上了,丈夫Lester又被正在上高中的女兒的同學Angela迷住,而且這個女同學又是個不折不扣的綠茶婊,特別風騷,主動勾引他。
Angela不僅勾引同學的爸爸,還經常跟同學到處吹噓自己的風流韻事,以及自己如何開放、如何有魅力、床上功夫如何好。
另一個家庭組合也是個奇葩,妻子精神有問題,兒子是一個變態,最喜歡偷拍別人,兼職賣大麻。
丈夫是一名退役上校,性格強硬正派,而且是直男癌。這個直男癌不是今天大家理解的直男癌,而是真的直男癌,就是看不慣那些同性戀。
而且只要看到有同性伴侶在大街上晃蕩,他就會一臉鄙視地對兒子說:你看這幫死基佬,真他嗎惡心,他們難道一點羞恥心都沒有嗎?
但是這一切都是表象。
實際上,風騷的Angela其實還是個處女,她到處吹噓自己的魅力和風流韻事,可能就是生怕別人覺得自己沒有魅力(當然也可能是其他的原因,這個劇中沒有說明)。
而那個恐同的上校,其實本身就是個同性戀,而且自己壓抑了多年。他到處辱罵、貶低那些同性戀,可能就是怕別人識破他的同性戀身份。
至于他那個“變態”的兒子,其實是個文藝青年,他偷拍的東西完全不是外人理解的那種為了私欲,而是為了詩人、哲學家般的思考人生。
這些都是中產家庭,都住著自己的大house, 開著氣派的小汽車,表面上看富裕而又溫馨,但真實情況呢,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每個人又都有自己的恐懼和壓抑。恐懼著外界的評判,壓抑著自己的真實需求。
后來我發現,人類真正的貧窮,其實不是物質的貧窮,而是精神的貧窮。比如,沒有人認可自己,沒有人需要自己,自己的真實想法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
最近有個新聞挺火,保安捅死了奔馳車主。
新聞的具體內容我沒看,因為我不相信短時間內會有真實報道,即使經過各種反轉,最終報道出來的新聞我也不會相信是真實的。我只相信我親眼看到的事情。
但是我知道的一點是,保安、門衛這些低收入的職業不被認可、不被尊重、偶爾被侮辱的現象是存在的,幾千年前就存在,今天依然存在,這是落后的文化使然。
當然,這些群體仗勢欺人的現象也是存在的。
所以說,發生沖突了,誰對誰錯很難說清楚。
但是呢,一個人的工作如果能滿足很多人的直接需求,做的事如果被很多人認可,那么他的精神世界一定是富足的,充實的,情緒也是穩定的。
反之,如果一個人經常被別人用鄙夷的目光看待,覺得他的工作很低等,沒什么價值,反而是一種很礙眼的存在,那么這種人即使衣食無憂他也會覺得生命體驗很差。
我有自己的公司,我不需要參與具體的工作和事務,但是呢,我也特別喜歡在公眾號和知乎上寫東西,這玩意很耗心血,而且金錢收益其實很低,但是呢,這件事超級有成就感。
我的公眾號現在有1萬粉絲,但是每篇文章自然閱讀量就有兩千左右,也就是說,每天都有兩千人在等著我發文章,這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精神食糧。
他們需要我,他們認可我,所以我是特別滿足和幸福的,我的精神世界不是貧窮的。
![圖片[1]-《美國麗人》-愛分享導航](http://www.zzgyrme.cn/wp-content/uploads/2024/05/20240504133340766-image.png)
![圖片[2]-《美國麗人》-愛分享導航](http://www.zzgyrme.cn/wp-content/uploads/2024/05/20240504133356319-image.png)
與“貧窮”相對應的詞,是“富有”,是“奢侈”。
我也有過窮人乍富的階段,飛到歐洲去買奢侈品,但是后來我發現,很多老板根本不會因為你戴了一塊好表、開了一輛豪車就會因此而尊敬你,只有中產階層才愛攀比這些。
高段位的人,互相攀比的都是事業,這個世界上最貴的奢侈品一定是“事業”。
一方面是因為,做事業所需要花費的錢、心血、精力和所冒的風險,比所有的奢侈品品牌都貴。
另一方面,只要有自己事業的人,哪怕你的公司只有3個員工,你也算是提供了3個就業崗位,你解決了3個家庭的溫飽問題,能讓他們賺錢養家糊口、買車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