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焦慮的兩個小方法

緩解焦慮的兩個小方法

今天我聽收音機,聽到一個心理專家在聊疫情的影響,他說受疫情影響最大的其實是嬰兒,尤其是最近3年出生的嬰兒。

他們在與人互動、建立意識的這3年,看到大街上的每個人都是戴著口罩的,這樣他們可能會誤以為,嘴是隱私部位。

這聽起來像一個玩笑,但其實并不是玩笑,這對新生嬰兒會造成多大的心理影響,得若干年后才能得出結論。

其實疫情對成年人的影響也很大。收入變低、被關在家里出不去這些都是表面的影響,更深層次的影響還是心理方面的。

長期的壓抑、煩躁、焦慮,可能會讓人患上抑郁癥。

所以說,調節自己的心態,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但是,該怎么調節?

多跟朋友溝通,多陪陪家人,如果可以的話,多出去走走,接觸一下大自然。這些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些方法。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我緩解焦慮的思路:做減法,多觀察自己內心的感受。

去年我把車賣了,因為我一年開的次數不多,一直停在車庫里還怕沒電了,停在地面上還擔心日曬雨淋,每年還要做保養,還要續保險,下過雨之后還要洗車……

好不容易可以出小區了,開出去還要一直盯著前方,眼睛、脖子和腰都不舒服,到了目的地還要找車位、泊車……

總之呢,每一件跟開車相關的事情,我覺得都是一種負擔,但是如果我打車或者坐地鐵,就可以舒舒服服的,沒有任何后顧之憂。

除了車之外,公司法人我也不做了,否則每個月都會有一堆破事:銀行、工商、稅務……

另外,我把很多可有可無的東西都處理了,家里空蕩蕩的,我覺得特別舒服。

我平時用的最多的手機是iPhone SE 二代,64G的,還有20多個G的剩余空間,因為我從來不囤積資料或者視頻,手機里也沒有多少APP. 而且我每個月都會清理一次手機垃圾,我覺得清理垃圾這個動作也能讓我覺得很爽。

所以,你可以理解成,我從“斷舍離”當中能獲得非常輕松愉悅的感覺,能獲得一股能量。這種感受,不是思考出來的,也不是算計出來的,而是親自去做,然后切實感受到的。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能讓自己內心安寧的方法,但是這個得你自己去尋找,別人很難幫到你。

總之呢,當你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你覺得內心非常輕松,心情非常舒暢,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愉悅感,這就說明你已經走在了“正道”上。

多做這樣的事情,你一定不會焦慮,不會抑郁的。

我之前去日本的時候,發現他們有“森林浴”這個概念,就是全國有很多個供市民“放空”的小森林,誰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可以找到就近的一個小森林,然后去里面待一段時間,零距離接觸大自然,放空自己的內心,忘掉煩惱。

我自己也特別喜歡大自然,森林,湖泊,高山,沙漠……只要一置身其中,就會覺得特別舒服。

所以說,如果你也很焦慮,那么斷舍離和接近大自然這兩種方法你都可以試試,或者你可以找到一種屬于自己的解壓方式。

我最近還做了一件很絕的事:我把家里的寬帶注銷了。

我的自制力雖然還可以,但是如果家里的網速很快的話,我也會刷短視頻,也會看劇,也會玩游戲。

但是我想明白了一件事:短視頻、影視劇、游戲這些東西,它們帶給我的焦慮和空虛,比它們帶給我的快樂和愉悅要多很多。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聽過曾仕強的一個講座,他說他的3個女兒在上大學之前都沒看過電視,因為他的觀點是:電視里的東西,全部是胡編亂造的,跟現實嚴重脫離,甚至價值觀都是扭曲的。小孩子看電視,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我當時覺得這個老家伙肯定神經有問題,你這么死板守舊,還想讓你的女兒們變得死板守舊。

但是我現在理解了他的用意。

其實現在很多人都覺醒了,家里要么沒有電視,要么有電視也長期不開。當然,文化很低的老年人或者智商還不健全的小朋友,可能會看電視。

因為但凡一個智商正常的成年人都應該知道,電視劇里的情節全部是假的,是嚴重脫離現實的;電視里播報的新聞都是帶有嚴重傾向的(你懂的);而電視里的廣告,大部分都賣假藥的,要么就是明星的無良代言。

看電視的人越來越少,絕對是社會進步的一種體現。

曾仕強在40年前就看到了電視的真相,我真佩服他。

另外,我自己判斷,今天的短視頻、直播和游戲,若干年之后也會被大家拋棄,因為這些玩意全是害人的毒瘤,是焦慮和空虛的源頭。

我們從出生到23歲,腦子里已經被灌輸很多垃圾思維了,既然成年了,就不要再往腦子里灌屎了,否則永遠也無法獨立思考。

我跟大家說一下我不用寬帶的理由:

① 太快的網速影響睡眠和健康。

睡前如果盯著屏幕的話,眼睛接受亮光的輻射,大腦也非常活躍,自然就沒有睡意,失眠和焦慮自然就隨之而來了。

那么,不看手機不行嗎?比如把手機放在其他房間。

這需要極大的自制力,我的做法是從根源上切斷,沒有寬帶了,自然就不會刷短視頻了,也不會看劇了。

② 視頻內容弊大于利。

我之前說過很多次短視頻的危害,這個玩意傷身又傷腦。

傷身:只要你長期盯著手機或者電腦屏幕,無論什么姿勢,對于眼睛、頸椎、腰椎都會造成一定傷害(長期開車也是同理)。

傷腦:刷短視頻的人,思考能力會比不刷短視頻的人低一大截。因為當信息流向你涌來時,你根本不需要思考,只需要被短視頻帶動著傻笑、感動或者憤怒即可。

短視頻平臺99%的內容都是毫無營養的垃圾內容,即使剩下的1%內容,也是偏向性非常強的,它會把你引導進一個狹窄的思維繭房,讓你只能接受他們投喂的垃圾信息。

最終就會變成一只又窮又蠢的傻狗。

影視劇也是同理,大部分都嚴重脫離實際,尤其是2010年以后這片土地上拍攝的影視劇,沒有一部能看的,全是假大空。

③ 沒有寬帶就不會玩游戲了。

我之前說過我偶爾會玩穿越火線,能打到第一名確實很爽,但是爽后一定是空虛。

這種成就感和愉悅感是非常短暫的,而且是不可持續的。

你看那些財務自由的企業家或者名人,他們沒有一個天天在家里玩游戲的,說明游戲這個東西還是屬于低級趣味。

企業家會不斷拓展自己的事業,而藝術家會不斷創作新的作品,他們都能從中獲得巨大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有人說過,這就是多巴胺和內啡肽的區別。

多巴胺是由刺激帶來的,會成癮,會空虛,而且閾值會越來越高。

而內啡肽是做成某個成就之后,內心感受到的成就感和愉悅感,而且是非常持久的,每每想到就會覺得自己超級幸福和滿足。

不光事物如此,連人際關系也如此。有的人帶給你的是多巴胺,而有的人帶給你的是內啡肽。當然,更多的人際關系還會給你帶來負面情緒。

人際關系也需要定期斷舍離。

我現在聽喜馬拉雅FM比較多,有很多大V在上面講思維或者讀書,當然小說、評書之類的資源也特別豐富。

我最近也挺喜歡聽收音機的,我發現收音機還是有很多優點的。因為“未知的獎勵”是一種特別美好的小驚喜。

健身或者吃飯時,打開收音機,你不知道主持人下一首會放什么老歌,換臺時你也不知道會碰到脫口秀還是講故事,非常有意思。

其實我在小時候就很喜歡聽收音機,進入社會后就很少聽了,只有在開車的時候才會打開收音機。

直到最近我才又把這個習慣給拾起來。

總之呢,如果你經常陷入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你可以試一下我說的這些小建議,當然你也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解壓方式。

一旦找到了,你就會體驗到如釋重負的感覺,內心會變得非常輕松和愉悅。

畢竟,內心安寧是人生的終極目標,也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無價之寶。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1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