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社會之后,你想學習任何技能,我都推薦付費跟有成果的大佬學習。
有些人就很倔,他們堅信自己也能摸索出來一條出路,不用去花冤枉錢拜師。
這就好比,某個少數民族歌手,唱的民歌非常有特色,非常好聽,歌詞里不是草原就是牛羊,意境特別美。
有的人就會天真地以為,這個歌手估計是邊放羊邊摸索出來的,他是個音樂奇才。
但是如果你去調查一下就會發現,他其實是某個音樂學院畢業的,師從某個著名歌唱家,甚至為了突破自己的美聲水平,還去意大利留學過兩年。
也就是說,那些天然、質樸、動人的美妙歌聲,背后的作詞、作曲、演唱手法,都是專業人士做出來的。
再比如,某個著名畫家(比如梵高),他的畫風無拘無束、隨心所欲、放蕩不羈。
你以為他盯著向日葵、盯著星空,然后自己產生了靈感,于是就下筆如有神了嗎?
這些都是表象,他之所以能畫出這些傳世之作,離不開他背后的名師,以及長期的、日復一日的專業訓練。
再比如,相聲領域的郭德綱,開創了一種新型的表演模式,跟那些傳統的相聲完全不一樣,一出道就是王者,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那么他是自學成才嗎?
并不是,如果你去探究他的身世就會發現,他從7歲開始,就跟著多位名師學習專業技能,而且每位名師都是各自領域的大拿。
也就是說,他是專業訓練出來的,這是最關鍵的一點,其次才是天賦,以及自己刻苦的努力。
真正無師自通的“民間大師”,100年都很難出1個。
就連做自媒體這件事也是如此,你看有一些人拍視頻、寫文章好像非常有個性,從來不隨波逐流。
但是如果專業人士一看就明白,他拍攝用了什么專業手法,寫作用了什么專業手法,這些都是有跡可循的。
就拿寫文章標題、寫文章開頭這件事來說,怎么樣寫才能吸引人,能讓人有點擊的欲望,這個并不是玄學,而是有方法論的。
這些方法論并不是誰原創的,如果你去翻100年前的老報紙,那些起標題的思路,放到今天依然適用。
所以,無論你想學習任何一門技術,最快的途徑一定是拜師,學習最專業的方法,剩下的才是大量的訓練以及自己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