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錢都流向了不缺錢的人?

為什么錢都流向了不缺錢的人?

昨天有個人問我:分享哥,你怎么看待“錢都流向了不缺錢的人”這種論調?
我是比較認可這種說法的,只不過呢,這種描述具有一定的誤導性,尤其會讓很多窮人摸不著頭腦,甚至會陷入絕望的境地。
實際上,很多人把因果關系搞混淆了。
一個人“有錢”是結果,背后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這個人的認知、才華、視野、格局、能力、勇氣、魄力全部都比普通人高很多。
然后金錢才會繼續源源不斷地流向他。
所以,你如果也想讓金錢源源不斷地流向你,你不應該去研究如何讓自己變有錢,而應該去研究如何提高自己的認知、視野、格局、能力、魄力。
我給大家舉兩個小例子,大家可以感受一下窮富認知的沖突:
① 就像上次我在《為什么游戲能讓人沉迷?》這篇文章里提到的那樣,想要賺大錢,你就要深刻意識到:
打工和當學生沒有本質區別,只不過布置任務的人從老師換成了老板,但都賺不到實質性的錢。
真正的賺錢,是完全不同的游戲:沒人給你布置任務,沒人告訴你方向,也沒人替你承擔風險。
在你成功、成名之前壓根不會有人愿意投資你,甚至失敗了連安慰你的人都沒有。
所以,“獨立賺錢”才是真正區別一個人是否優秀的游戲。
② 窮人不要相信理財能致富
所有金融游戲的本質,都是富吃窮,大吃小。
健康的市場都是增量市場,所有參與者都能分一杯羹。
但是“這里”的市場是存量市場,甚至是減量市場,頭部賺到的錢,就是尾部虧掉的錢。
如果從邏輯上分析,在金融市場,有錢人一般信息比較通暢,而且由于自己手里的錢多,心態也一直很平和,碰到波動時也不亂動,能長期持有。
這時候,有錢人盈利的概率就大多了。
但是底層的窮人如果加入金融游戲的話,一般都是被收割的角色。
原因很簡單,當大多數人都恐懼時,你也會恐懼;當大多數人都貪婪時,你也會貪婪。
這種情況下,你的結局肯定跟“大多數人”一模一樣,那就是賠個底朝天。
這也造成了“錢都流向了不缺錢的人”這種假象。
最后你會發現,金融的本質就是讓富人更富,窮人更窮。
如果窮人都能從金融市場賺到錢,那還得了?那富人賺誰的錢?難道賺他父母的錢?顯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說,以后再碰到有什么“好事”落在自己頭上時,先冷靜下來,問問自己配不配,值不值得。
如果真是自己應得的,那么自己的內心是有感知的:我的能量已經積聚的差不多了,到了該回報的時候了。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86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