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發師的宿命

理發師的宿命

上次在《任何收錢賽道,我們都要進入良性循環》這篇文章里,我提到了“普通網約車”和“專車”之間的區別。
其實普通網約車想要升級成快車,思路很清晰:
硬件方面:你的車必須整潔、干凈,駕駛技術平穩。
軟件方面:司機要穿戴整齊,服務態度好。
最重要的,你得聽話,你得服從管理,參加各種培訓,充分理解“乘客至上”的理念。
這些要求難嗎?一點都不難,但是99%的司機都做不到。
你讓他們稍微約束一下自己,稍微增加點服務意識,比要了他們命都難受。
就像我在《當孫子,時薪100元》這篇文章里提到的那樣,大多數人都不愿意放低姿態去服務別人。
但是你別忘了,你吃的就是“服務別人”這碗飯。
結果就是,普通的網約車行業越來越卷,隨便一個人都可以開網約車,錢越來越難掙。
但是專車就不一樣了,一個城市的專車數量是有限的,而很多消費者又對服務品質有要求,所以專車司機活得相對要滋潤很多。
今天我去理發(國內某個城市),也遇到了同樣的分級。
我在地圖上搜索“理發店”,并且找了一家評分4.5以上的。
理發店位置有點偏僻,但是面積很大,裝修非常好,至少有20個座位(我剛坐下不久,很快店里就擠滿了人)。
到了店里一問,男士理發價格是138元,我說可以。
然后就是洗頭、理發。
整個過程非常舒適,然后我就問理發師(應該不到30歲):一個街邊小店的普通理發師,想要進入這種高檔的理發店工作,該怎么操作呢?
畢竟兩個群體的收入差了2-3倍。
他跟我說,普通理發師升級的概率不大,因為兩個群體根本就不是一類人。
想要進入這種大店工作,最考驗的不是技術、不是實力,而是“聽話”的能力。
比如,老板讓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老板讓你如何服務客戶你就如何服務。
就這么簡單。
但是,99%的理發師是不會聽話的,他們都有自己的主意,他們不聽任何人的勸告,結果就是,只能在路邊小店里30元一次。
很多人都堅信自己是對的,但是摸摸自己的口袋,就什么都清楚了。
以上是理發師的原話。
據我觀察,30元一次和138元一次的兩家理發店,差距還是很大的。
首先是硬件方面。
高端一點的理發店,躺椅都很舒服,而且水流很舒服,連洗頭的動作都像按摩一樣,今天洗頭時我差點睡著了。
理發師的電推子和剪刀應該也不便宜,刮在頭皮上都沒什么感覺。
就連吹風機、擦面布都不一樣,理發結束后整個頭上沒有任何頭發茬。
其次是軟件方面,也就是技術和服務態度。
因為我是短發,頭發處理起來非常簡單,把兩側用推子直接推上去,上面隨便再剪兩剪子就行了,整個過程不超過10分鐘。
但是,我看了一下效果,是那種“漸進發型”,不知道什么是漸進發型的朋友可以去百度一下。
總之呢,我非常滿意。
最重要的是,理發師自始至終都不會有任何推銷的舉動,而且會跟客人走心地聊天,讓人覺得不是那么突兀。
但是,街邊30元一次的小店能做到這些嗎?
絕無可能。
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方面,差距巨大,方方面面都會讓人不舒服。
我覺得核心還是出在了人身上,那些價格便宜的理發師,很多都是當年初中都沒畢業的混子,你指望他們有什么服務意識,不現實。
很多這類理發師,根本聽不懂顧客說的話,而且他們也不在乎顧客說什么,基本上從頭到尾都是我行我素。
他們不僅不聽顧客說的話,他們也不聽前輩說的話。
其實,無論在任何行業里,如果你是新人,或者剛剛學成、面臨職業選擇時,肯定能碰到厲害的前輩,他們絕對能為你指明方向。
你最需要做的,就是跟著有成果的人,聽話照做,在揚名立萬、賺到第一桶金之前,先不要強調自己的喜好、自己的見解。
只要你這樣做了,用不了兩年,收入肯定會大增。
但是,愿意聽話的人多嗎?鳳毛麟角。
就像我在《“感覺”能超越事實本身》這篇文章里寫的那樣,很多服務行業里的從業者,都處于一種“未經雕琢、未經訓練”的狀態。
他們沒有一絲一毫的服務意識,我經常跟朋友開玩笑說,這類人屬于進化不完全的狀態,根本聽不懂人話,你叫他們原始人也行。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遠離這些人,不要跟他們有一絲一毫的交集。
在國內大城市里,剪頭發價格在100-200元之間的理發店,其實并不難找,體驗比路邊小店好太多了。
但是,跟真正的“優質服務”相比,相差也很大。
尤其是跟日本的服務行業相比,這些店鋪的服務態度基本也算是停留在“原始人”階段,差距太大太大。
據我觀察,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兩個:
① 我們的服務業還處在一個較低的發展階段。
舉個例子,顧客進店時說一句“歡迎光臨”,顧客離店時說一句“謝謝光臨”,而且還要面帶微笑。
就這3個要求,能篩掉99%的服務業。
你想讓他們面帶微笑,比讓他們去死都難。
冷著臉服務是常態,你花再多的錢,他們都不會笑的。
如果去奢侈品店里消費,弄不好還會被鄙視、被翻白眼。
放眼全球,也僅此一家。
我不知道是文化造成的,還是其他什么原因造成的,反正我覺得這是讓人十分悲哀的一件事。
就連很多人都看不起的泰國,在服務業方面也能秒殺我們。
日本就更不用說了,我推薦所有從事服務業的朋友,一定要去日本體驗一下,感受一下他們的服務意識。
② 店大欺客。
最近幾年,經常會出現“經濟不景氣”“消費降級”的論調。
但是在我看來,消費一直是兩極分化的。
舉個例子,街邊30元一次的理發小店,里面經常是空著多一半,即使有客人,一般也是不在乎發型的男人、大爺和大媽。
而高端的理發店,里面從上午到晚上,一直擠滿了人,而且多一半是去染燙、做造型的小姐姐,消費能力超強,動輒就上千塊。
但是由于我們的人居消費能力比較低,所以這種“高檔場所”并不多,平均幾個街區才有一家比較上檔次的理發店(即使在北上廣深也是如此)。
結果就是,這家理發店里永遠擠滿了客人,而且外面還有很多人在排號,所以服務態度不可能太好。
他們的潛意識里仍然是:你愛來不來,反正我們永遠都不缺客人。
坐飛機也是如此,因為我經常坐頭等艙,我發現在所有機場里面,上海機場頭等艙服務是最差的,無論是值機還是安檢,服務態度都非常差,非常不耐煩。
原因也很簡單,上海機場的頭等艙隊伍,比普通隊伍都長,因為有錢人太多了,所以負責頭等艙工作的服務人員非常累。
這時候也會形成“店大欺客”的局面。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什么時候能達到“隨便進一家店鋪都能體驗到優質服務”這個階段呢?
在我看來,想要達到這種水平,那肯定是在“發達”之后,所以人均GDP必須得在3萬美元以上(目前我們是1.2萬美元)。
到了那個時候(比如今天的日本),每條街上都有一家理發店,而且不分高檔低檔,最普通的理發價格都在100-200元人民幣之間。
最重要的是,服務態度絕對好,讓你挑不出毛病來。
最后你會發現,服務態度好的本質,還是因為“客大欺店”。
這時候,高品質的理發店到處都是,里面很少出現滿員的情況,所以店員會格外用心為顧客服務。
顧客的姿態是:你如果服務不好,我下次就不來你家了,你的營業額因此就會下降。
這時候就會出現一種良性競爭,每家店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服務品質。
理發店如此,餐廳、機場也是如此,所有的服務行業都是如此。
我們什么時候能出現這樣的場景呢?
我相信,快了。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71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