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城市選擇”這個話題,我其實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但是仍然有小伙伴咨詢,所以我打算單獨寫一篇文章聊聊這件事。
大家之所以想知道一個城市的發(fā)展前景如何,無非就是在乎兩件事:房價會不會跌,是否有助于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
在我看來,想確定這兩件事,可以從以下維度來判斷:
① 是否有地鐵
一個城市是否適合修地鐵,主要取決于常住人口、財正收入等條件。
如果一個城市沒有建地鐵,主要就是因為這里的人口太少,收入太低。
這樣的小城市可能適合養(yǎng)老,適合過過小日子(比如作為公務員),但是不會有什么大的發(fā)展前景。
另外,你不要指望這種地方有什么商業(yè)文明,也不要指望這里的辦事人員會守規(guī)矩,會用心為企業(yè)和人才服務。
不可能的。
② 是否有盒馬和鏈家
我在公眾號里經常提到“盒馬鮮生”,就是馬云搞的超市,應該是模仿的美國品牌山姆和開市客。
為什么我會拿盒馬來當作衡量一個城市的指標呢?
原因也很簡單,沒有商業(yè)文明的城市,盒馬肯定不會入駐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去一個海濱城市,你想吃海鮮,你可以選擇去當地的海鮮市場,你也可以選擇去盒馬里面買(如果這個城市有盒馬的話)。
你怎么選?
要是我肯定選擇盒馬,它賣的產品不一定會令人驚艷,也不一定是最劃算的,但一定不會缺斤少兩、以次充好。
換句話說,它比較守規(guī)矩。
尤其適合像我這種買東西時不愿意動腦子、不愿意討價還價的人。
鏈家也是同理,全國范圍內,能做到“守規(guī)矩”的連鎖房產中介好像只有這么一家(另外那個四字公司就很差勁了)。
因為鏈家招聘的員工基本都是本科以上學歷,這樣的人守規(guī)矩。
餐飲企業(yè)里的麥當勞,招聘條件應該也是全國最高的了,所以在麥當勞里你很難碰到不守規(guī)矩的店員。
③ 外企數量和外國人比例
之前在聊到房價這個話題時我說過,“外企數量”是決定一個城市房價能否保住的唯一指標。
你不要跟我談學區(qū)房、產業(yè)園、衛(wèi)星城這些虛的東西,外企數量很少的城市,很快會沒落。
香港和上海之所以能最先崛起,就是因為外企的到來,就是因為跟外國人做貿易。
如果你說,我這個城市雖然沒多少外企,但是一個多小時就能到上海,或者到北京,可不可以?
答案是,沒用的。
這些地方即使離大城市再近,房價都有可能會無限↓,甚至可能會↓到0,也就是白送。
我并不是夸張,你去網上搜搜“東京免費送房”,你就全知道了(因為稅費和維修費太高)。
因為發(fā)達國家的今天,很可能就是印度的明天。
當然,印度的房子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高層住宅太多,質量又太差,最后注定會淪為貧民窟。
關于這方面的內容,大家去網上搜一下“高層貧民窟”,就全知道了。
最后我想說,目前在印度這個地方,自然環(huán)境好的地方,商業(yè)文明都非常差勁;商業(yè)文明比較發(fā)達的地方,空氣污染、交通擁堵這些又很讓人頭疼。
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才算發(fā)達的商業(yè)文明呢?
在我看來,商業(yè)文明的標準其實很清晰:
開公司、辦事不會被故意刁難,開店不會被故意刁難,做生意不會被故意刁難,吃飯、購物、理發(fā)、租房子時不會被坑……
不過,如果你想創(chuàng)業(yè)的話,我還是推薦北上廣深這4個城市,千萬不要被那些所謂的新一線城市忽悠。
那些城市看起來比小城市好那么一丁點,但本質跟四五線城市沒有任何區(qū)別,都是靠“賣地”和“外企電子廠”在撐著。
如果哪天地賣不動了,外企數量又沒有正增長,那么這些光鮮亮麗的“大城市”很快會被打回原形。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本站所有資源均為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請在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
如果有侵權之處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E-mail:630092965@qq.com刪除。敬請諒解!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