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一個人生活,會不會抑郁?

長時間一個人生活,會不會抑郁?

長時間一個人生活,會不會抑郁?

在我看來,抑郁跟獨處的關系不大,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自愛,是否在意別人的評價。

舉個例子,大多數人在社交的過程中,都會捕捉別人的情緒,自己也會或多或少地迎合別人。

因為我行我素的人會被貼上“情商低”的標簽,而且也不會有人愿意跟你玩。

只要你在一個群體里,不論是班級,還是公司,還是朋友圈子,你肯定會在意別人對你的評價。

所以你必須要給自己戴上一個面具,只是每個人面具的厚度不一樣而已。

社交之所以會讓人心累,就是因為每個人都試圖表現出自己并不具備的品質。

我們或多或少都會討厭這樣的自己。

而且自己戴的面具越厚,討厭就會越嚴重。

但是呢,如果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完全以真面目示人,又不太現實。

我估計只有兩類人能實現這一點:黑社會老大,獨居的人。

這兩類人都不需要迎合別人,也不需要考慮別人的感受,更不在意別人的評價。

所以,這兩類人是最不容易抑郁的。

另外,有很多著名的作家、演員、歌手,都會抑郁,甚至會選擇自己了結。

那么問題來了,他們名氣那么大,也不缺錢了,他們為什么不好好活著呢?

他們抑郁的原因也多種多樣,其中有一個比較共通的點是:他們需要長期取悅讀者、取悅觀眾。

他們名氣越大,越不能肆無忌憚地表達、創作,因為他們需要以市場為導向,以實現利潤最大化。

所以,無論他們名氣多么大,賺了多少錢,本質上還是一種卑微的小孩子心態,或者是小丑心態。

我雖然很少關注娛樂圈,但是我非常欣賞那些不在乎眾人眼光、我行我素的明星(比如王菲,陳冠希),因為他們沒有太多道德負擔,更不需要討好眾人,這種人最不容易抑郁。

最后你會發現,想要減少抑郁情緒,想讓自己更加愛自己,最需要修行的是“如何不在意別人的評價,如何摘下自己的面具”。

就拿我來說,我已經做到最大限度的“我行我素”了,我連父母的評價都不在意,更不用說其他人的評價了。

還有,我其實知道大眾最愛看什么類型的文章,我知道什么樣的文章最容易獲得流量,但是我不會走那條路的。

我在創作內容的時候,盡可能摘掉面具,因為我不想成為一個讓自己討厭的人。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77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