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讓自己處于“心里打鼓”的狀態

永遠不要讓自己處于“心里打鼓”的狀態

人在什么情況下能量場最低?
如果讓我說,那就是“心里打鼓”的時候,這種情況是最折磨人的。
我給大家舉4個小例子:
① 我為什么要去做痔瘡手術?不是僅僅是因為病痛的折磨。
因為最消耗人能量的不是病痛本身,而是內心的打鼓和糾結。
比如,像這種“得了就很難自愈”的疾病,自己的潛意識里一直擔憂病情會不會惡化,想去醫院又害怕收到“需要手術”的診斷。
結果就是整天在網上瞎瀏覽,自己嚇自己。
這種狀態是最難受的。
② 為什么要把錢存在大銀行?也是為了避免心里打鼓。
上次在《如何避免厄運的降臨》這篇文章里我提到了一個觀點:能把錢存進大城市的大銀行,就不選擇小地方的小銀行(大銀行在小地方的支行也不行)。
不是因為把錢存在小銀行一定會出事,而是說,他們不守規矩、玩貓膩的概率,比大銀行要高很多。
說得難聽一點,村鎮銀行的主要客戶群體是村民,他們的辨別是非的能力、承受誘惑的能力都比較差,所以很容易被壞人盯上。
俗話說:身懷利器,殺心自起。
當工作人員碰到一群什么都不懂、你怎么說他們都相信你的客戶時,就會有一部分人起歹心。
總之呢,如果你把錢存入了小地方的小銀行,那么以后每次新聞里有那種不好的報道時,你的心里都會打鼓:
“將來我的錢會不會也取不出來?我當初存的是普通存款,不會被柜臺工作人員偷偷改成什么理財、什么保險吧?”
③ 我之所以不買任何類型的保險也是如此,因為保險也是讓人心里打鼓的一個重要來源。
比如,你買了某個公司的養老保險,隨著你交的錢越多,你越會擔心:等我退休了,那家保險公司不會倒閉吧?
再比如,你買了某些類型的醫療保險,你每次看到那種“保險公司故意耍賴不給報銷”的新聞時,心里也會打鼓:等哪天我生病了,保險公司不會也耍賴吧?
這次我做痔瘡手術,我就發現了這個問題。
手術總費用是一萬出頭,社保里的醫療保險大概能報銷一半(我沒有細打聽,因為職工、城鄉還有一些其他類型的社保報銷比例不一樣)。
總之呢,很多費用是無法報銷的(比如進口的藥和一些器械)。
因為我們都是當天手術、當天出院,需要住院6個小時左右,這時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白天住院6個小時,算不算傳統意義上的“住院”?
我隔壁床的那個大姐在咨詢商業保險的工作人員時,對方就告知她,你這種情況不算住院,所以不能報銷。
她說,醫院不讓隔夜住院,是因為病床緊張,我如果選擇其他醫院,肯定就需要住院了。
最終磨嘰了半天,她買的那家商業保險公司還是沒有給她報銷,她非常不滿意。
④ 我不讓大家把錢向外借,也是為了避免自己心里打鼓。
只要你把錢借出去,無論借給任何人(哪怕是借給親人),他不按時還的概率在90%以上,他徹底不還的概率在70%以上。
無論是哪種情況,你都是每天心里打鼓的一方。
一方面,你會擔心,對方到底還會不會還錢。
另一方面,你一直會擔心,如果自己去要賬,會不會傷感情。
由于借錢而產生的這種“心里打鼓”的狀態,可能會持續10年,甚至更久。
你說,你為了當時的面子或者義氣,結果給自己的人生攬了這樣一個屎盆子,一直在自己頭上扣著,你賤不賤啊?
我自己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就選擇了做一個六親不認的人,誰向我借錢我都不借,即使是親人也不借。
我這樣做,有兩個缺點:
一是會承擔“冷血、六親不認”的罵名;
二是將來我自己落魄了,也沒人會幫我(不過我從來不指望熟人會幫我,我更相信陌生人,比如公眾號里的粉絲朋友們)。
我這樣做,也有一個巨大的優點,那就是我做“壞人”做得心安理得,我每天睡覺都特別香甜,心里從來不會打鼓,這種感覺特別爽。
最后,我再跟大家說點扎心的。
如果你把錢借出去,或者你去健身房、理發店辦了年卡,那么形勢直接逆轉:欠你錢的人,以及健身房和理發店的老板,都盼著你早點死。
因為你死了之后,他們就不用還債了,就不用為你服務了。
我之所以從來不辦理各種年卡,也是這個原因。
單次消費貴一點,無所謂的。
理發師一定會好好為我服務,因為他一旦敷衍了事,不重視我了,我就立刻不再光顧了。
反之,一旦我辦理了年卡/次卡,那么每次我去理發,理發師的心態就是這樣的:這個家伙又來了,再給他服務15次就該結束了。
看到沒有?兩種服務姿態是完全相反的,前者是用心為你服務,后者是祝你早點出意外,好減輕他的負擔。
有人會說,你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還是有很多好的、敬業的理發師,不要把所有人都想得那么壞。
我想說的是,一旦涉及到金錢,連親兒子都靠不住,更不用說理發師、健身房教練了。
最后你會發現,“心里打鼓”是阻礙人追求幸福的最大障礙。
最好的生命狀態,一定是“心無掛礙”。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30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