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有規則的,但是社會的規則往往會更寬,更廣,所以就會有千奇百怪的方法出來,有陰謀有陽謀。
如果說學校里考試的路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那么到了社會上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墨守成規像學校里教育的一樣去試探江湖,是一種康莊大道,不一定最好,但一定不會是最差。
很多人都在抱怨學校里不教賺錢的方法,但是捫心自問,多少人養家糊口能離開學校的積累呢?
學校只是沒有直接告訴怎么賺錢,但是間接的積累則給到了很多,比如大學就是社會身份之一,比如學習思考的方式,比如學歷,比如專業技能等等。
很多人最大的悲劇在于,既不能安分守己,又做不到陰謀詭計,心比天高,命必紙薄,在理想和實際中,有一條很深的鴻溝。
如果只看結果,忽視過程,就像只看成績,沒有規則,那還有幾個人努力呢?
就像考試,如果最后只是按照成績排名,但是過程沒什么規則,可以帶小抄,可以求人幫忙,可以找老師給答案,當然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那結果會怎么樣?
答案是,努力的人會很吃虧,甚至不受人喜歡,因為靠自己的人不用考慮人情世故,也不用禮尚往來,所以別人不會喜歡這樣的人,因為他們得不到好處。
我打個比方大家就明白了,比如一個單位里來了兩個孩子,一個孩子是靠自己成績進來的,另一個孩子靠打點進來的,單位里的人會更喜歡誰?
答案一定是第二個,因為很多人可能就是受益者,為了能讓他進來,估計家里從上到下都給安撫了一遍。
而第一個人只要埋頭弄好成績就好,其他人沒什么收益方,江湖很現實的。
事實上,拋開學校的伊甸園,我們江湖里,就是把規則放寬了,所以腦子活的人,總會有很多方法,資源多的,總是有很多可能,底子厚的,總是容錯率比較高。
比如追一個女孩子,那方法多了去了,三十六計里面好多都可以用。。
可是反過來,如果一個人執著,真誠,善良,他也不會找不到對象,他走的是康莊大道,雖然辛苦,但是省心。
就像學習一樣,只要安心去學習,把心思和精力放在這上面,然后去中考,高考,考研,一步步走,也是能出人頭地的。
不要考慮去送禮,也不用想著老師給開小灶,更不用到處找專家押題,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即可。
可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做法是,既不認真專注學習,還沒有其他資源,然后看著別人的手段,一頓抱怨,最后無濟于事。
在很多時候,我們根本不用去拼人脈,只需要做好自己就好,做好自己的前提就是專注對的事情,既然不選擇其他手段,那就把心收一收,完全不去想。
比如高考,一個省有1000多個一本大學的名額,考生10萬,對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專注自己就好,盡量去提高分數,對于少部分人資源多,可能找老師押題,亦或者想著邪門歪道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專注自己是非常有利的選擇,因為這是一個相對公平的環境,畢竟誰也不會在高考上,能夠左右無數人的命運。
但是,步入社會之后,很多事情都變了,再不會有一件事情決定終身的節點,而大部分生活和工作,都是似是而非,張三也可以,李四也行。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江湖里很多事兒都是文,別人有很多的空間。
而這種情況下,專注自己,不會讓自己變得最差,但是也大概率不是最好的那一個,因為有太多的太多的不缺的性,和可操作空間。
比如,一個實驗室,有10個高材生,唯獨有一個出國深造的名額,這個名額大概率不會落到學習最好的人身上,而是落到最“適合”的人身上,領導會說他們從大局去把握,肯定會有取舍。
所以,之前說過,努力和專注這些事情,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下限,但是天賦,運氣和機緣這些,決定了人生的上限。
一個人能做的,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的下限或者底線,至于未來的上限在哪里,其實不是自己能掌控的事情。
更何況,越往上走,優秀的人越扎堆,很多時候會輸在了出身,但是即使這樣,也不要有怨氣,要么想辦法,要么接受,別無他法。
就像同樣是那10個高材生,有一個人學習最好,另一個他爹是封疆大吏,答案不言而喻,都是成年人了,成熟一點,現實一點,沒什么錯。
怎么能夠看開呢,不是糾結于學習成績,而是把眼光放長遠,格局放大,就一目了然了。
一個機會,其實是有價值的,至于什么是價值?
我覺得,價值的本質有三點,一個是可交換的價值,一個是風險承受,一個是信用。
學習是什么?專業性是什么?無非就是工作能力罷了,就是第一點中可交換價值里的一部分。
說白了,在很多場景下,人家可以用手里的崗位或者機會,不僅能換來一個合適的人,還能換取一些其他的置換價值,或者人情,這何樂而不為呢?
同樣是去采摘,普通人去了要花錢,領導去了不僅不用花錢,人家還多送,就是老板想用自己有的價值,置換一些未來可能用到的價值。
什么是風險承受?
一般的領導人家可能不會接受這種白來的東西,但是有些人就拿了,說白了他也承受這風險,這箱蘋果,看似是用自己的崗位資源換的。
其實也是風險換的,不值得嫉妒,也不值得抱怨的。
自己花錢,不是更踏實么?
還有就是信用,這是另外一個邏輯了,以后可以詳細講一講。
我們所有的價值,最終可以歸結于錢,但是錢的本質就是信用。
大家可以通過信用卡,通過個人征信直接換成錢,這就能體現一二。
繁花里說一個男人應該有三只錢包
第一只:你實際上有多少錢;
第二只:是你的信用,人家錢包里的錢,你能調動多少;
第三只:人家認為你有多少錢。
本質上,越有信用的人或者公司,理論上就會得到更豐厚的報酬和財富,所以各種產品就會找明星代言,其實就是一種信用背書。
而明星,也在用自己的信用賺錢,他就要特別在意產品質量,因為產品不好,直接關乎的其實不是廠家,而是明星自己的信用問題。
說點殘酷的,一個大企業招聘,在條件差不多的情況下,如果名額緊俏,為什么會招收那些更有背景的?
因為他們的背景本身就是一種信用,而家境貧寒的孩子沒有這層背書,也代表一種財富。
尤其是金融單位,政企客戶單位,很多出身好的人來做工作,就是容易很多,說白了拉存款和拉項目能力是極強的,因為看似是單位給了他一個工作,其實單位也看中了這個人背后的家庭資源。
很多人在單位里抱怨,抱怨自己工作帶來了多少價值,自己帶來了多少業績,但是最后老板賺得多。
一家單位,尤其是私企,老板的信用肯定是遠超員工的,因為他承擔著業務風險,財務風險,甚至口碑風險,信任風險等等。
風險,和信任,都等于價值。
做好自己,專注在力所能及范圍內,其實不會過得很差,如果去爭奪最少有的資源,則要坦然接受江湖的各種手段,因為都是價值最大化而已,你沒有輸給自己,而是輸給了現實而已。
這也是很多人中庸之道的另一個佐證,因為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太好的資源如果不能駕馭就是眾矢之的。
而能夠把自己能力提高,不需做最拔尖的,但也是比較靠前的,這可能是很多人最好的歸宿。
這是一條康莊大道,不用憤憤不平,也不用羨慕別人的捷徑和投機取巧,他們也是在承受著風險和代價。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本站所有資源均為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請在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
如果有侵權之處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E-mail:630092965@qq.com刪除。敬請諒解!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