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頭樂時代:時間、精力、思考力的隱形陷阱

奶頭樂時代:時間、精力、思考力的隱形陷阱

先說一個名詞,叫做奶頭樂,這個詞匯最早是由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提出,至今也有很多年了,但是仿佛一直不過時,甚至有人一度會認為這是個新發明出來的詞。

當年提出這個的作者認為:
生產力不斷提升伴隨著競爭加劇,世界上80%的人口將被邊緣化,他們不必也無法參與產品的生產和服務,同時80%的財富掌握在另外20%的人手中。為了安慰社會中“被遺棄”的人,避免階層沖突,方法之一就是讓企業大批量制造“奶頭”——讓令人沉迷的消遣娛樂和充滿感官刺激的產品(比如:網絡娛樂、電視、短視頻)填滿人們的生活、轉移其注意力和不滿情緒,令其沉浸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喪失對現實問題的思考能力,例如利用短視頻轉移邊緣人的關注焦點,緩解XX對立,維持XX秩序。

這個理論即使放在今天,其實依然適用,只不過換了一些產品而已。

我們不用糾結于二八原則的比例,因為會有人認為現在遠不止是二八原則,可能是0.2%和99.8%的區別。

分化越大,說明里面確實有些道道,只不過不好明說,因為這種分化多少有些刻意為之。

在這個理論里,其實有很多信息可以挖掘,雖然布熱津斯基說的不是我們,但是我們可以當作一種參考。

1、填滿人們的生活,這個主要是時間。
2、轉移其注意力和不滿情緒,這個主要是精力。
3、不知不覺喪失對現實問題的思考能力,這個主要是思考力。
所以,一個人最有價值的東西,到底是什么?
不用去絞盡腦汁,其實答案就在上面,一個人或者一群人,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時間,精力,思考力。
這種價值體現在哪里?

答案是改變。

一個人的價值,最直接就是體現在改變上面,但是當不需要大多數人改變的時候,就要消耗他們最有價值的點,或者說消耗掉他們可以導致改變的因素。

其實,總有頂層設計者想把游戲制定得有利于自己,但也總有規則的突破者鯉魚躍龍門,他們沖破桎梏,因為任何游戲規則都是為了“照顧”大多數人的,而少數的存在則是允許發生。

所以,什么樣結果的人都會有,只不過大多數人是一個規則設置的結果就好。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很多人抱怨,讀了那么多書,懂了那么多道理,上了那么多年學,最后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不能成為億萬富翁。

因為這就對了,學校就不是為了培養億萬富翁而存在的,它是培養各行各業標準人才的地方,而億萬富翁則不在這個范圍,很多其他的牛人也不在這個范圍。

那么請問,你自己想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這個很重要,因為內因是變化的根本,外因只是變化的條件。
很多人每天打著游戲,刷著美女,最后還抱怨命運的不公,認為自己沒有改變現狀,就連體重都控制不了。

事實上,就是因為很多人把時間,精力,思考力放到了奶頭樂上面,以至于其他的事情沒有時間,沒有精力,不會思考。

其實,我不覺得奶頭樂是一個貶義詞,它只是反映了一種現象,很多人甚至認為奶頭樂是一種放松,見仁見智吧。

有時候,我在想,古代的科舉也是一種策略,當然不一定是奶頭樂,但絕對是能夠消耗時間和精力及思考力的策略,天下最有本事的一批人都在琢磨考試,古代的朝廷就穩定了。

如果沒有這么個缺口,古代這些能人,指不定把腦筋用在了什么地方呢。

太宗英雄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奶頭樂一樣的東西,不僅僅是現在的網絡短視頻,肥皂劇,游戲等等。

喝酒,賭博,抽煙,其實都是,短期能讓人感到愉悅,但是長期既浪費了時間,又消耗了精力,還喪失了思考力。

而且,有個共性,就是會給自己一個道德出口,就像有的人說奶頭樂可以放松一樣,喝酒的人會說小酒怡情,抽煙的人會說飯后一根煙賽過活神仙,賭博的人也會說小賭怡情。

他們認為自己在怡情,只要自己控制得當,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其實,每一個抽煙的人,都是從第一顆煙開始的,甚至第一口煙。
但是,奶頭樂之間,還有很多的不同,比如短視頻這種東西基本是全方位打擊,時間浪費了,精力消耗了,思考力沒有了。

喝酒抽煙不會占據太多時間,主要是上癮和傷身,要知道,傷身到一定程度,也是一損俱損的。

奶頭樂這東西無論深淺,無論多少,只要沾染,都是弱點和消耗。
在如今的花花世界中,依然在尋求凈土的人也大有人在,他們愛惜時間,珍惜精力,勤于思考,無論生活現狀如何,都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去面對,都能把有限的時間花在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都能不斷思考精進不隨大流。

而這種人,他們的生活在別人的眼中就是異類,怎么能不刷短視頻呢?怎么能不打游戲呢?怎么能不看泡沫劇呢?

所以,正因為大多數人都把時間精力及思考用在了奶頭樂上面,所以當真正有選擇的時候,他們只能隨大流,就像羊群和鴨群,只會跟著大多數人隨大流。

因為喪失了獨立思考能力,最終的結果就是這樣。
比如投資,很多人根本就沒看透這里面的門道,每天還在跟著漲跌起心動念,某種角度來說,盯盤看K線,也是時間和精力的黑洞。上癮就是因為以巨大的收益為餌,然后讓人把時間和精力無限消耗在這里面,最終頭發白了時間沒了,黃粱一夢。

其實,多一份思考,你就會發現,投資這件事,就需要特立獨行一些,也要認清其本質。

我曾經很多年前就想明白一個問題,投資的本質在于供需關系,在于物以稀為貴,在于流通,在于壟斷,在于信仰,在于情緒,在于性價比。

看似有很多點,其實最根本的就是你所見的一切,最終都是籌碼,而很多人一輩子都是在籌碼中兜兜轉轉。

現在很多資產的問題,其實是流通,因為沒有太多的人買單,就形成了有價無市,就沒有稀缺性,而當初所有的價格,都會成為黃粱一夢,你會發現無論任何籌碼,只要想換成錢,當換的人多了,都會非常難。

而讓資產價格一直漲,就有一個特別重要的點,那就是不能賣,只要賣就露餡,無論是什么品種的玩意。

當年,白馬股抱團簡直就是令人無語,無論什么樣的白馬,只要是白馬,先給出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溢價,所以眼瞅著一些公司從幾塊漲到了幾十塊,從幾十塊漲到了幾百塊。

這個過程,有兩點是毋庸置疑的,第一當籌碼特別便宜的時候,散戶化都不高,都是主力開始買入大量持倉甚至只買不賣,一路拉高。第二當籌碼特別貴的時候,散戶都高位接盤了,而這個時候主力開始賣了,股價也繃不住了,很多白馬都腰斬再腰斬,哪里漲起來的回哪里去了。

漲的時候,上演了一波這種場景:他們知道自己在抱團,散戶也知道他們在抱團,但是他們就是抱著團,只要散戶不接盤,他們就一直抱團,只要散戶接盤了,他們才會換品種抱團,然后周而復始。
從白馬抱團,到中特估,高股息,都是如此,因為這些玩意從最開始都不太有人碰,我們的散戶本身就不太喜歡大盤子,因為很多散戶來市場,都是想著翻倍再翻倍,誰會盯著幾千億上萬億的盤子呢?

茅臺當初是因為股價貴有門檻,其實就那個市值也吸引不了太多的人,因為很多人想買的是十倍股,最好說短期十倍股,所以兩桶油四大行這些,其實前幾年散戶都不太多的。

既然沒人買,那就漲到你們買,歷史只會重復,不會改變。
有人經常會拿出某個一直慢牛的公司舉例,確實這是少有的慢漲公司, 但是縱向看也早就兌現了所有的預期和溢價,這玩意下跌的時候也不會太留情面的,現在只是還沒有到主力的預期,或者沒有找到更好的抱團品種,隨著性價比變低散戶變多,早晚得換。

所以也沒什么好羨慕的,能夠資產變現的人,永遠都是極少數的,絕大多數跟隨者,都是過山車和紙上富貴。

我有時候確實很難理解,為什么有的人平時摳摳縮縮,縫縫補補,在追高上面卻能做到揮金如土,而且還是毫無根據只是單純跟風隨大流。

其實,在投資里,真正能靜下心來思考是一件挺難得的事情,有一種撥云見日的感覺,只不過大多數人是沒有這個時間,精力和思考力的。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91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