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手往往是沒有情緒的,但凡動不動就有情緒之人,也是一個特別容易調動其情緒為我所用之人,當這樣的人你還能調動起來形成一個“群”的時候,好好想想,這里邊兒是不是就是——錢。人人都只能看到錢的“果”,卻不愿在錢的“因”上下笨功夫,最終也就想求而往往求不得,相反下笨功夫(基本功)的他們則無所求而求,這就是我,習《孫子兵法》時最大的感悟,何謂“兵法”?絕非計謀吶。
2、不要讓自己【被成為】羞恥心太重之人,強者之所以是孤獨的,那是因為其實這世上那有什么羞恥與非羞恥一說的二元對立存在,所以,他在他的“世界”不論別人怎么看,怎么講,他都能夠心安理得(接納自己有為重要);而當他切換到眾人的“世界”時,則不斷的輸出眾人所認同的共識,然后又反哺到他自己的那個“世界”(數據),而在這“一來一回”的過程中,“錢”自然也就順帶而已了。但話又說回來,普通人其實也挺好的(真的),只是希望你若讀能到今天這翻糙理——今后不要再【被成為】一個太在意外界/他人對你的看法啦, 尤其是那種別人說你幾句惡狠之語,你就飯也吃不好,覺也睡不好,那就實屬太愚蠢了,下來好好想想“二元對立”是怎么來的。
3、人,只要想往上爬,那就必然會遭遇“沖突”,這“沖突”里邊有“天災”的,但更有“人禍”的,尤其是當你開始從你周圍向上爬出一定高度的時候,那么遇到“人禍”的概率是要遠高于“天災”的概率的,所以,你要記住的根本不是那些個毫無邏輯的蠢話口水話,你真正要記住的是,比如:“不惹事,也不怕事”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 以禮相待,人若再犯,必斬草除根”背后的邏輯——“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這是你一生都需要去補齊/豐滿/嚴格執行不變的【原則】。
4、弱者總想要追求“安全感”,你壓根不要告訴他們去論證為什么——“這個世界是沒有所謂安全感可言的”,要去論證了,那他們一定會恨你,非常恨你。相反,你只需要告訴他們,有“安全感”的,并給他們提供這份“安全感”的服務,他們不僅不會恨你,反而會衷心的感激你。
5、人講話,在我看來只有兩個目的:
第一個目的,你永遠要牢記,拍馬屁/捧殺,永遠不過時,即便對方也知道,你就是在拍馬屁,對方也不會反感的(別不切實際的拍),因為這就是人性,當然如何防止他人捧殺你給你貼標簽,你就要小心了。
第二個目的,如果你講的話會讓別人不爽,那就選擇閉嘴。倘若你講的話,能讓別人有能量,給別人傳遞了“正”向價值,那么你就有選擇有謀略的去講。
6、人與人最大的區別,只來自于成長環境的區別。所以,聰明有腦子有執行力的人,一定會不擇手段的把自己放到最適合自己高營養的土壤里去沉寂與成長,但太多數人,似乎并沒覺得這有什么好小題大做的。
以至于最終在每個人的腦袋里也就裝了不一樣的東西,而這個“東西”你看久了,即“故常無欲以觀其妙”,自然也就能領悟到:如何觀一個人,恐懼的邊界。
7、永遠不是你變強了,你才能去到強者的環境,而是你先要有意識告訴我自己往強者的環境去靠,那么這條正確的路才能被你給慢慢嗅到,由此可見發心(信念),正確的發心(信念)得有多重要,相反,錯誤的自我催眠與潛意識是真的害人不淺吶,而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是不會明白的。
8、想要成為強者就必須敢和你自己的人性去“對抗”,當你“對抗”的越久,你就越能明白為何想要撈錢就必須得順應別人的人性,畢竟,這種“對抗”如若不是經過大量有目的性的去刻意練習后而習得,否則,是不可能做到且還是【持續】做到的。所以,如果那個是大家喜的,那你就不能去喜歡;如果那個是大家在意的,你就不能去在意;過程很逆你自己的人性,但是,慢慢的你也就自然而然的明白了——如何把別人喜歡且在意的“東西”,你通過【服務】輸出給他們,從而獲得大家彼此各自想要的。
9、真正厲害的人,皆是直接與他人的“本能腦和情緒腦”直接展開對話的,而只有蠢笨的人才會啟動他人的理智腦,這條【原則】也是做為產品人的我給咱自家兄弟姐妹們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