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反芻思維

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反芻思維

今天,是國慶假期的最后1天。很多人在國慶節前,給自己擬定了一些工作或學習計劃,但到最后1天,才發現自己什么也沒有做。

這時候,就會覺得特別懊惱、后悔,甚至會責備自己,覺得自己沒有自制力,然后一直沉浸在不好的情緒里。

他們不光為這一件事情自責,還經常為別的事情后悔。

比如之前做工作匯報,已經過去了一個星期,他還在懊悔:“為什么當時會搞砸?如果提前準備,會不會講得更好?”

他也總是在回憶當時領導的表情,覺得領導有深意。他會想:“領導是不是對我不滿意?最近環境不好,下一個被裁的會不會是我?”

如果你也有類似這樣的想法,就要小心了,因為你可能掉入了“反芻思維”里。

反芻思維的3種現象

所謂反芻思維,就是指一個人在經歷不如意的事情,比如考試失利,失戀、工作不順、交際不暢、生活節奏混亂后,重復思考該問題的原因、經過,結果不能自已,最后陷入了負面情緒的泥潭里。

通常來說,反芻思維有這3種現象。

1.過度批判

你一但把事情搞砸,就會責怪自己,你總是有“我為什么會犯這樣的錯誤”“我怎么這么沒用”“我怎么這么笨”“別人不喜歡我,是不是我真的特別差勁”的想法。

你不斷責怪、攻擊自己,長期的自我否定,讓你越來越沮喪和痛苦,失去信心。

2.災難化想象

過度反芻的另外一個表現,就是災難化想象。

你總是習慣把事情往壞處想, 比如你一次失敗就會認為未來會持續失敗,一件事沒做好,就認為自己很笨。面試沒有成功,就認為自己的人生完了。

但事實上,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風順的,一次失利,可能是你沒有做好準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對你的人生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3.情緒回聲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情緒回聲”。

什么是“情緒回聲”?就是對人和事的情緒反應過于敏感,容易被情緒所左右。

比如,有些人內心很敏感,領導因為工作的事兒說了兩句,就玻璃心碎了一地,覺得自己沒希望了,整天唉聲嘆氣,魂不守舍,沒有一點干勁。

但這么做,于事無補。如果你老想著已經發生的事情,就會在這上面不斷追加投入你的精力,你的情緒,最終可能會產生更壞的結果。

其實用批判性的眼光審視自己的過往,自我反省,是有利于我們成長的。

但反芻思維和反省不同,長期反芻會讓我們陷入負面的情緒里不能自拔,最終擊垮我們的自信心,讓我們越來越壓抑。

心理學家羅伯特·薩波爾斯基(Robert Sapolsky)曾說:“持續的心理壓力比實際的事件本身更具毀滅性。”

反芻對我們心理健康的巨大危害,能隱蔽的廢掉一個人。

如何避免陷入“反芻思維”里?

那么,如何應對我們生活中的反芻思維呢?在這里給你3個建議。

1.自我接納

當理想目標與現實情況之間存在落差,你一時難以接受,就會有很多負面的想法。

所以第一步,你要接納這樣的結果,正視它,而不是逃避。

因為已經發生的事情,糾結、內耗也無濟于事。比如國慶假期,很多你想做的事情沒有做,這時候,你再內耗,也不會時光倒流。你準備的面試搞砸了,你再自責,也都改變不了這樣的結果。

因此,你一定要先接納,要允許一切發生,這樣才能冷靜下來分析問題。

2認知解離

《積極心理學》中說道:“人類所擔心的事情,或者說每個個體所擔心的事情,其實將來90%都沒有變成現實,但是你為它付出了90%的瞎耽誤功夫和擔心。”

我們不能被情緒耽誤功夫。因此,當你冷靜下來后,你就要做到“認知解離”。所謂認知解離,就是你要看見你的想法, 我們可以不帶主觀情緒地去描述客觀事實。

所以我建議你,你可以撰寫日記,將你的焦慮的想法、反芻的事情用文字記錄下來。

然后可以將“自我”和“問題”區分開,就是你要搞清楚哪些是情緒,哪些是真實存在的問題。

3.積極行動

抑郁是把注意力放在了過去,總是在回憶過去的失敗,然后就會不斷自責和后悔。而焦慮就是對未來的、尚未發生的事情擔心。

而健康的心理是活在當下,就是你要解決那些真實存在的問題,從而做出改變。

比如國慶假期你什么也沒有做,你有拖延癥。那么,你就要思考一下,為什么會拖延。是計劃不夠清晰?還是目標太難?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之后該怎么辦?如何養成好的習慣?然后爭取在下一個假期里,改掉它。

如果你上一次沒有完成業績目標,那么你也要想一想,是什么原因?是哪些過程沒有做好?有哪些細節沒有執行到位?

過去無法改變,但可以在當下改變“客觀存在的問題”,然后成就將來。所以,你一定要行動起來,行動是治療反芻的良藥。

當然,如果做這件事太困難,讓你望而生畏,你可以將大的問題,拆解為一個小目標,一步步來實現。

當你完成一個又一個小目標,你就會建立信心,從而增強自我效能感,而這,就是心理學上說的定位速效法。

你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強大,這時候就不會深陷過去的負面情緒里了。

最后總結一下,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反芻思維。那么,如何避免陷入反芻思維里?第一個,自我接納,允許一切發生;第二個,認知解離,分清楚情緒和問題;第三個,積極行動解決問題。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78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