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里有一句話:
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于術。
這里的“道”指的是規律、道理、本源,“術”指的是具體的方法。
這句話的意思是,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之后,要尋求技術、技巧、方法是比較容易的;
相反,只有解決問題的辦法,卻不懂發展規律,最終也只能是個辦法,問題稍一變化,就無法舉一反三。
所以,解決問題的關鍵,從來不在于方法,能解決問題的方法,永遠不止一個。
比如說,我現在很缺錢,我就不能盯著賺錢的單一路子,只看進入職場這條路或者找什么賺錢項目,而是要深入了解賺錢的本質,商業的奧秘、交易之道等等。
遇到問題,我們得找根本的原因,然后去行動,而不是盯著方法A、方法B、方法C。
1/ 核心: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
大多數人,遇到問題,就先喊:”完了,怎么辦!這怎么辦!?”
成熟的人,遇到問題,則是先思考:“哪里出了問題,根本原因是什么?”
前一種,是單點思維,會先調用過往的經驗,看是否有經驗匹配上新情況,匹配不上,再想方法A、B、C,看能否對號入座解決當下問題。
教員在《毛選》中指出,任何問題都必須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凡事先想方法的人,是因為對問題的表面現象,進行了過多的解讀,而忽視了內在的原因。
后一種,是第一性原理思維,認為多個問題背后,可能是由某個深層的、本質的原因導致的,找到那個本質原因并解決,就能應對大量的同類型問題。
這種思維,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故整體更加高效。
找到問題本質的原因的工具方法有很多:
- 5why分析法,對一個問題點連續以5個“為什么”來追尾,以追究其根本原因;
- 根本原因分析(RCA),一個系統化的問題處理過程,包括確定和分析問題原因,找出問題解決辦法,并制定問題預防措施。
- 魚骨分析法,通過分析各要素之間的影響關系,找到可能的原因,透過現象看本質,快速找出引起問題潛在的根本原因。
當然,還有很多工具。
這里我列舉工具,也不是為了給方法,而是想說明“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也不止幾個方法,也有本質的相似之處。
一切術法皆源于道,我們可以“ 以道統術,以術得道”。
2/ 動手:最順手的,就是最好的方法
找到問題根本原因之后的下一步,是行動。
讓人棘手的問題,一定是很難的,比如觸動的利益很大,牽扯的相關方很多,或者是需要耗時耗力。
面對難以解決的現狀,最好的辦法,是拆解問題,變成小問題,然后行動起來,解決一個個被拆分出來的問題。
行動起來,很多時候將解決80%的煩惱,剩下的20%,就是操作和執行問題。
解決方法對不對,動手試一試才能知道,方法有A、B、C,試一試,最順手的,就是最好的方法。
王陽明說:
“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在困難和事情上磨練的人,在行動中持續精進的人,是平靜的狠人,能成大器的人。
世界會主動獎賞樂于行動的人,遇到問題,有事真的上,這是負責、勇敢、靠譜。
盡管說運氣差會遇到人心險惡,會遭遇不公平待遇,但這些獎賞雖會遲到,但永不會缺席。
3/ 復盤:不斷迭代和優化
行動之后,我們可能取得成功,也有可能失敗。
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所獲得的經驗和教訓,避免在同一個坑上踩兩次。
高手和普通人的區別,并不是高手不會踩坑,而是高手只允許自己在一個坑上踩一次。
復盤是從自身過去的經歷中學習,形成面向未來的能力,通過對事情的回顧反思,全面分析優劣,并在此基礎上持續提升未來的行動能力。
一個好復盤的標準是能反觀、會反思、有反省。
第一步:反觀,回顧事實結果。主要依賴于如實記錄的事實。很多時候,我們也會把如實記錄事實當做第一步,這樣的表達更直觀和操盤指導性。
第二步:反思,立體審視事情。需要做到全面深入剖析。
第三步:反省,剖析個人行為,提煉未來的行動指南。反省的目的不就在于更好的行動嗎?
有一句話說,不都復盤,再努力都是低水平勤奮,我們要把我們寶貴的經驗、經歷,總結成方法論,以術得道。
柳傳志常說,“我的人生秘訣之一就是勤于復盤”。
有讀者問劉潤:如何才能成長得更快一點?劉潤說:不斷復盤。
只有不斷復盤,才會不斷進步。
4/ 總結
解決問題的關鍵,從來不在于方法。
而在于找到根本原因、再通過主動行動解問題、最后復盤優化,提升認知。
每一次問題的出現,都是成長的機遇;
每一次對本質的挖掘,都是智慧的沉淀;
每一次行動,都是勇氣的彰顯;
每一場復盤,都是向卓越的靠近。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知行合一。在問題中磨煉,在反思中升華,不負時光,不負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