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因為最開始賺錢了,想尋求改變,最好穩中求勝

一切都是因為最開始賺錢了,想尋求改變,最好穩中求勝

上午看了一些留言,我大多數時候是用電腦在后臺看,這樣比較方便,看得也清楚些。我們的生活,都是在一個個軌跡上面起起伏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基本盤,如果想更換,一定要有很大的不適應,可謂是付出很大的決心。所以,一般來說改變家族或者家庭走勢的那個人,一般都是付出了很多,而且還得有一些時代和好運的加持。因為,最早改變家庭的那個人,就相當于把自己的家庭或者家族,從一個軌道,拽到另一個軌道上面。即使是同一個方向開車,變道都需要小心謹慎,更別提跨越一些行業壁壘,認知差距,甚至文化差異等等。有時候更像是高空中的兩條繩索,然后在萬丈懸崖上面,形成切換。當然,方法是有很多,有的人是因為讀書改變了家庭命運,通過考大學從農村老家來到了大城市,在這里遇到了另一半,然后結婚生子。此時此刻,他的人生軌跡,就從農村生活,朝九晚五務農的模式,切換到了城市白領的模式,而孩子就出生在這個模式下。這也是大多數人走過的路,看似順暢,大家也應該了解,學習的過程中,無數同學掉隊,最終也不是都考上了大學,以大學生的身份在學校和城市里打拼,如果按照以前的路徑,他應該是在老家務農,在農村繼續生活的人現在其實也不少。還有,就是經商,這也是切換賽道的方式,有些就是在農村里直接創業做買賣,也有些是白領辭職創業, 反正通過這個賽道,可能完成再次的賽道切換。肯定還有其他方法,比如投資也是其中之一,各行各業做好了,都能改變家庭的狀況。但是,第一個去嘗試的人,一定付出了上一代和下一代都不理解的辛酸,他勢必要多試錯,多總結,多思考。就拿我自己來說,在很小的時候,我就能預見,如果按部就班自己可能就在這個村子里終老,就像祖祖輩輩一樣。內心有不甘,在那個物質貧瘠的童年,所以拼命去獲取知識,拼命去和身邊的人問東問西,拼命想辦法能夠去外面見見世面。打個比喻,當時的自己,那個處境就像在鍋底的螞蟻,往哪個方向都是向上走,這是我清晰意識到的。但是,即使這樣,也不是所有身邊的人能感受到,他們更多的覺得,在老家農村挺好,賺工分,交公糧,他們認為日子這樣就挺好。可能是年少輕狂,也可能是生長在紅旗下,總覺得外面的世界不一樣,得去闖。所以,我準備切換到了別人的軌道上,那就要付出和身邊人不一樣的辛苦和思考。當別人玩玩鬧鬧的時候,我在一個全靠自覺的環境下讀書,讀能看到的各種書,那時候喜歡字典,總想有那么一本,因為自己還小,很多字不認識,就非常吃力。什么叫物質匱乏,就是字典也沒有,當時很遠的一個大村子里有個知青,她有個斜挎的軍用綠色小書包,還有個綠色水壺,這些我不感興趣,但是他包兒里有書,還有字典。自己那時候很小,就沒羞沒臊走很遠的路去找她,聽聽城里的生活,也讓她給我講講書,順便借她的字典看看。學點東西,多難啊。不就是想換個軌跡生活么,如果我想繼續種地,還用跟她學么?我父母都是資深的一線農民,能把所有的務農技巧教給我,但想換賽道,就要付出孤獨和不適應。在物質匱乏的時候,我看到的任何人和書,都非常高興,如獲至寶,都當作是自己的希望。反觀,如今書也好人也罷,幾乎所有人都唾手可得,但是卻信息泛濫,有的人已經沒有讀書和學習那個勁兒了,主打一個抬杠和不屑一顧,這一步是我從未想過的。后來走出存在,讀完幾年的書,按照正常的軌跡,就是分配到廠子里然后領工資,那個收入微薄,而且你們也知道我和那個主任的故事。人生,相當于人生第二次換了賽道,孤身在北京從零開始,其實這個時候還是鍋底里的螞蟻,相當于換了個鍋而已。說到這里,其實幾年前我記錄過那段故事,我分享過來吧,讓大家讀一讀我四五年前的筆墨:我其實從小就不屬于逆來順受的的性格,但是家里窮難免想各種辦法賺錢,做過很多小買賣,貼補家用。后來趕上第一批高考,之前的復習什么的就不說了,那時候的大學和現在天壤之別,連食堂大媽都很驕橫,打架什么的也是常事,所以很多老鄉都抱團。那個時候比較厲害的就是內蒙古和東北那邊的人,人高馬大不說,有些蒙古的同學還隨身帶著那啥,就在這種環境,打架什么的稀疏平常,但是在大學里打打鬧鬧,不打不相識,也都沒留下什么問題,反而有些成為了朋友。畢業后分配到一個國企,我們組有四個人,一個大媽每天織毛衣,一個眼鏡模樣的斯文男的每天看報紙,喝的茶葉好像樹葉那么大。還有就是一個主任和一個年輕的女人,倆人每天膩膩歪歪,眉來眼去。沒錯,我是第五位工人。那時候一天就賺個塊八毛,我感覺一身的本事用不出來。但是信息不發達,很多同學失去了聯系,我就在單位日復一日,我還記得單位門前有三棵大樹,每到夏天就爬滿了毛毛蟲。單位的人都稱為我小壽,現在想想這個稱呼真的是吐了…又是炎熱的夏天,干裂的大地蒸騰著萬物。難受的我數著窗外的毛毛蟲,那時候年輕,基本都是精神飽滿。單位的走廊深邃而空蕩,遠遠的就聽到主任和那個女同事吃完飯膩膩歪歪的走回辦公室。一進門主任掃了一眼,看到只有我在,就問其他人去哪兒了,我說織毛衣的大姐今天家里有事,眼鏡男去和拆卸組的老秦下象棋去了。主任很不情愿的看了看我:“那你不去玩玩?”“這大熱天我去哪啊領導?”“小壽,去給姐姐買兩根兒冰棍去”說話間這女人用余光看了我一眼,眼睛里寫滿了不屑我轉身出去了,買冰棍兒需要等走街串巷的自行車,按理說我要等半天了,結果那天很巧,一出門就在大樹下看到了賣冰棍兒的老頭。買完了我就回去了,結果我就看到主任和年輕女人靠的很近,手還握著,我一推門就感覺到了尷尬,但是也釋然了,又不是我干壞事了。結果我拿著冰棍兒遞給他倆,明顯醉翁之意不在酒,沒人接冰棍兒。空氣都凝固了,主任說了句“你去給我打壺熱水。”隨后年輕女人把暖水瓶遞給了我。“這里面還有不少熱水呢。”我跟他們說。“叫你去你就去,廢什么話?”主任嘟嚕著一臉橫絲肉。“我去你MLGX!!!”年輕氣盛的我把整個暖水瓶砸到了主任頭上。他倆都嚇傻了,一個勁兒的跑,我就在后面追。最后我就說:“老子不干了,你倆的丑事等著吧”“你敢!”主任氣的直哆嗦。“從明天起我不干了,老子每天都來,跟你倆形影不離”我只聽到撲通一聲,主任跪下了,嚇得我立馬也跪下了。我終于發現,能屈能伸才能生存,我真不適合這個單位。后來我就離開了,臨走前,沒有任何人送別。我呆呆地在門口看了看這幾棵樹,和上面的毛毛蟲。咫尺天涯,事到如今我也再沒回去過。現在想一想,他倆這種事兒,要是過了十年的我,也就不會大驚小怪了,當時還是年輕,愣頭青。后來第一次去北京發展,從零開始,走街串巷開始,每一次開始,都是把之前揉碎了,然后輕裝上陣,那時候年輕,沒什么舍得舍不得的,反正啥子也沒的。買水果,開店,后來南下做買賣,完全走了下海經商的方向,這一路的風霜雨雪,只有自己知道。我老漢兒不懂,我孩子也不懂,老漢兒在自己的路上走了一輩子,孩子出生就在我走的軌跡上,但是換賽道的過程,這個感受只有我自己了解。從農村走到大城市,或者從一個穩定的工作到創業,亦或者從國內到國外,每一次大的轉折和變換,其實第一批的人都需要適應很大的不習慣。今天,看到這樣一條留言,內容很長,我精簡介紹下,也是征詢了留言的女讀者同意。他們是一家三口,夫妻都是工薪階層,手里有一些積蓄,孩子也聰明伶俐,原本就是朝九晚五的平淡幸福時光。夫妻平時下班的時間,就是一起做飯,然后陪孩子寫作業,晚上看看電視,聊聊單位的家長里短。后來,她老公開始炒股,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她老公第一年就翻倍了,投入了八萬塊,年底變成了二十多萬。說下時間背景,大概是19年前后吧,她老公開始接觸這個事。她跟我說:“為了第一次馬到成功的慶祝,那一年底,我們一家三口轟轟烈烈開了個家庭會議,我老公認為,要總結這次的成功經驗,并且進行復制和擴大規模。”因為勝利,膽子就大了,這一年她老公把自己手里的錢都放進去了市場里,加上之前的20萬,一共湊了100萬差不多。20年的行情非常好,到年底的時候,100萬變成了200萬左右。她跟我說:“都奇怪了,就是這么平和的翻倍,就像做夢一樣,隨后我們召開了第二屆的成功總結大會,又是在春節前后。而這一次,他想讓我把家里的積蓄都放進來,我當時猶豫了,但是看著成功的過去,還有老公的信心,我也答應了他。”最終,他們湊了湊家里的錢,又放進來100個,一共是300萬連本帶利,相當于有188萬本金,120萬左右的利潤。21年,他老公把大多數時間都放在了市場,300萬的資金上下波動,已經不是他能承受的了。她跟我說:“后來,我并不關心他賬戶的盈虧,只是擔心他的身心健康,很明顯,每日的波動,已經讓他無心工作。”21年,她老公在市場里兜兜轉轉還是轉了錢的,半年左右的時候,300萬已經變成了480萬,這個時候因為在單位表現不佳,被領導約談幾次。她老公一氣之下,心想自己已經可以靠投資吃飯了,干嘛還受這個氣,所以就單方面決定辭職了。而回到家后,這個女讀者聽到也非常詫異,但是她也知道老公單位受氣,同時木已成舟,也就沒說什么了。她跟她老公說:“現在已經有賺了,要不你把我的錢給我,我存起來,咱們也能應個急。”這個說法被他老公拒絕了,用他的話說,自己對于資金都是有統籌安排的,他說自己會控制倉位,所以讓自己老婆放心。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怎么著,自從她老公辭職之后,在市場里也非常不順利,眼看著買什么什么虧,而以前歡聲笑語的家庭,換來的都是她老公的唉聲嘆氣,還有時候大發雷霆。她跟我說:“壽老,我有時候看他的狀態都心疼,一個人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天,我下班回來,一屋子的煙味兒,電腦前的煙灰缸都滿了,他就這么一天天盯著電腦看,家里也不照顧,孩子也不理。”22年的春節,他們家第一次沒有開慶功會,因為這一年從最高點480,到最后的收官是300,這一年相當于白玩。但她老公斗志不減,說來年再戰,但是這個女讀者已經捏了一把汗,因為她覺得她老公已經癡迷進去了,情緒不能自控。這個讀者跟我說:“壽老,我印象里,22年大小鵝沖突那天,市場是午后跳水,當時我也在家,我就看我老公收盤之后特別反常,我都把速效救心丸翻騰出來了,那一天他虧了近20萬,這不是一個普通上班族能承受的。”23年到24年,是這個家庭沒有歡聲笑語的兩年,她老公精準的在24年初和9月底,兩次2700點左右割肉,因為實在壓力太大了。隨后,在市場快速拉升后又追了進去。這位女讀者跟我說:“從最開始的八萬翻倍,到一次次開慶功會,再到188萬積蓄都放進去,從最多到了480,再到如今只剩下200萬,這幾年下來兜兜轉轉不虧不賺,但是我深切體會到您說的那句話:輸了生活。”


其實,從這個讀者的經歷去看,真正的轉折就是辭職全職去炒股了,冥冥之中心態也就變了,相當于一次變道。
從職場人,切換到全職炒股,這種轉折需要付出極大的心理壓力,人在這個時候氣場和磁場也會改變,所以投資也經歷了不順和波折。大家不要小看這種變化,比如一個人走夜路很害怕,但是有一把手電筒,或者有一條小狗跟著,這個人都沒那么怕,別小看一些細節的改變。很多人可能沒有思考過,任何人只要更改以前的軌道,都會有很多不確定的開始,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都是這個意思,因為切換軌跡,是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同理,出軌這種事情,也是會麻煩不斷,甚至會影響很多人接下來的人生走勢。我們人生的軌跡其實很難說,以不同時間維度去看,就是不一樣的結果,一切的開始,可能都是他們嘗到了甜頭,但是欲望是無止境的,就像我一直說的那樣,你不知道自己最終要什么,最終要多少,那就會被欲望所支配,輸掉了原本的美好和生活。
大家不要和我很多年前去比,那時候我一無所有,還精力充沛年輕氣盛,沒什么好輸的。換做現在的我,也不會因為哪里熱就追哪里,因為守住基本盤很重要,過好生活不影響心情才是本質和真諦。跨行業,換軌道,求的是一個穩,因為每一次都是重新開始,新的因果,所以最好是穩中求變,孫子兵法里說的,先不敗,再謀勝。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45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