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手不會跟任何人產生深度鏈接。
因為和任何人走近了,都會看到對方丑陋的一面。
比如自私、攀比、嫉妒、占有欲。
但是這些并不只是對方的缺點,而是人性本來如此。
而泛泛之交的距離感,會讓我們模糊掉對方的缺點,只感受到對方對外展示出的美好。
留有一些神秘感,然后互相欣賞,這才是維持人際關系的最好狀態。
2、真正高段位人是怎么說話的?
不會故弄玄虛、讓人聽不懂或者不舒服,反而會讓你感覺他們的智商跟你差不多。
因為他們會一眼看穿對方的段位,非常明白這個段位的人需要什么,從而向下兼容。
同時,他們會收起自己認知上的優越感,不向對方輸出超出對方認知以外的東西,以免造成對方的尷尬和自卑。
3、“窮人思維”有一個特別明顯的特點:行為方式非常被動。
哪怕遇到特別糟糕的事情,也很少會想到“我需要主動做點什么來改變這個現狀”。
永遠都是無動于衷、無可奈何。
忍受、忍受再忍受。
最奇葩的是,有些人竟以此為榮,說“忍耐是優點”。
“窮”是一個人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不能忍”才是所有成事之人的普遍優點。
4、你關注什么,就在哪里成長。
如果一個人天天在嘴上抱怨和糾結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那么這個人大概一輩子就會這樣了。
因為他沒工夫琢磨重要的事情,沒時間關注自我成長,而且他的格局和眼界就到這里了。
反之,如果一個人每天談論的都是國家大事、全球形勢,那么這個人也不靠譜。
這種行為本質上屬于越俎代庖,你連“修身齊家”的階段都沒有跨越,就開始研究“治國平天下”了。
5、吃苦不是受窮,也不是受累。
吃苦的本質,是長時間為了一件事聚焦的能力,以及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放棄很多正常的娛樂、社交、消費。
同時,還要經歷常人所無法忍受的孤獨和不被理解。
事實上,靠自己成功的富人,往往比窮人更能吃苦,否則根本不可能白手起家。
你會發現,這些人逆襲成功之后,做事情比你更勤奮,比你更能忍受孤獨,比你更有理想。
這才是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