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但是想象中的年味卻并沒有到來,那種熱鬧的氣氛不知從哪一年開始已經逐漸消失,如今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冷清和蕭索,感受不到其中有什么喜悅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節日給人帶來的負擔已經要大過快樂,比起過節換來的那種幸福,過節本身成了一件很沉重的事情。
換句話說,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過不起年了,過年已經成了單純的支出消費,最關鍵的是這筆錢,這一整年都沒賺到
最近也是有很多朋友跟我說今年不打算回家,剛開始我還在想過年能花多少錢,后來發現要花的還真不少,首先往返的車票加起來估計就得大幾千,回去以后總不能什么都不帶吧,買東西又是幾千上萬。家里孩子多的包紅包也不是一筆小數,回去這些天待在家里又能干嘛?坐吃山空
所以其實當我們開始嚴肅的討論做一件事的意義的時候,背后的真相是,做這件事的代價已經無法輕易的承受了,于是就要說服自己給做這件事找個理由,如果確實是不得不做,那咬緊牙關也要做。
但如果可以不做呢,不做也沒問題呢?那就是心安理得的放棄它。
像這樣的選擇性放棄看起來很理性,實際上都是被逼的,因為你到最后會發現,除了生存下去是必要的,其他的一切都可以放棄
從理想追求到現實需求,從個人發展到基本欲望,一步步的放棄,我們很多人出社會這么多年,其實一直都是在重復這個妥協的過程,一年比一年欲望低,一年比一年要的少,到最后能活下來就已經是最大的勝利
至于其他的東西呢,根本就不能去想,甚至自己也說不清楚是從哪一年開始變成這樣,好像從一開始就沒得選
所以過年只是這一連串妥協中微不足道的一環,甚至是一個更差循環的開始。這背后的原因很復雜,但歸根結底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錢太少了
錢就是永恒的矛盾
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每年家里都要鬧幾次,每次都要鬧的雞飛狗跳老死不相往來。看上去很荒謬,但實際上這些沖突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現在想來好像矛盾都在需要錢的時候爆發
如果要舉個例子,一個是九月,因為九月開學要錢,一個是過年,因為過年要錢,而且過年的時候尤其嚴重,因為人有攀比虛榮,誰也不想被比下去,但現實是沒錢就得認
但誰認呢?你不能說沒錢是家里某個人的錯,畢竟日子是一起過的,但你要說大家都有錯,那行,可最后問題誰來解決?一起來解決?但這么多年過下來唯一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我們根本解決不了
這就是矛盾會上升到沖突的原因,解決需要人,如果沒人能解決,那就得“活的聰明點”,不要亂花錢要懂節儉,要會精打細算。誰要是出了岔子誰就是下一次矛盾的導火索
所以一年的其他時候,都在比誰更“聰明”,所以生活才能勉強維持,維持到矛盾不可避免的時候,然后繼續爆發清算,結果就是內耗妥協,然后下一年過的更茍且,重復惡性循環
長大之后發現這種生活狀態不只是我家,很多人家里都有, 而且越是沒錢的家庭越這樣,無他,因為錢是永恒的矛盾
你說有錢人家庭這種矛盾會少嗎?不少的,只要相處久了混久了都有的,但錢可以很大程度上去解決或者轉移矛盾,使得生活能過下去
不只是宏觀會爆雷,家庭同樣會爆雷,這種爆雷就發生在生活某天退無可退的時候,因人而異。
可能發生在春節,也可能發生在平凡的某一天,那一天就是你意識到自己難以為繼的那天,可以是任何時候,甚至可以是做夢的時候
想明白了這一點
你就能看懂底層社會的喜怒哀樂,看清他們的情緒起伏。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調解仲裁,為什么會有那么多情緒不穩定的人天天崩潰患得患失,為什么情緒穩定在底層是一個奢侈品,以及為什么那么多人特別的看重情緒價值
家里開始漏水了,你把漏洞補上就可以,當家里開始四處漏水的時候,整個家的狀態一定比你想的要差的多,這時候還對著明面上的這些問題四處找補,甚至于拆東墻補西墻,你覺得你在解決問題,其實你只是在維持現狀,在一個不可挽回的局面上徒勞無功
你很忙,你很累,你有100件事要解決,但這背后其實你要解決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錢或者說匱乏的問題,這個問題是核心。只要這個問題還存在,他能源源不斷的繼續給你制造100件事甚至1000件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不要放在那1000件事上見招拆招,你會被累死
妥協只是個得過且過的方法,當然我這里說的已經不僅是過年這檔子事,我說的是所有事。努力去擺平這件事不夠,妥協更不行,因為接下來還有無數個這樣的事等著你,它會一直發生,直到無可妥協無力解決,終點只可能是爆雷
希望你的妥協換來的是進步的機會,而不是得過且過的明天,人有且只有向上走唯一一條路。
曾經你生命中沒解決的事情余生會不斷的折磨你,不會因為你逃掉了就勝利。區別就在于,你是要主動去解決它,還是等到退無可退的時候逼著你去承認它。
從妥協到不可再妥協的這一段時間,是你解決問題唯一的機會,它不是用來喘息的,是用來謀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