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一直都流傳一種觀念:窮養男,富養女。而且信奉這一套的人特別多。
其實在我看來,窮養男、富養女,不是什么高明的教育理念,而是一套注定制造性別悲劇、人格殘缺的偽命題。
為什么這個話題能夠流傳那么久?信奉的人那么多?
在很多傳統父母眼里,男孩吃點苦沒事,窮養一點沒事,這樣能夠讓他未來能扛事;
女孩得嬌生慣養一些,才不會被人欺負,才不會“好騙”。
而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樣的邏輯有道理。
實際上,在我看來,這些觀念的背后隱藏了很多思維毒瘤。
比如:男的遇到什么事都要扛,都要忍,看到美好的事物就會自卑;女的成年后依然保留“等、靠、要”的思想;兒子會被培養成“工具人”,女兒會被培養成“投資品”或者被當成值多少價格的“物品”;大部分父母因為這句話就會給自己的懶惰教育找一個借口……
首先來說說男孩。
很多父母都會因為6字糟粕然后盡量少給孩子幫助,盡量的多給孩子責任,甚至讓孩子多受罪、多吃苦,然后還要讓孩子自己把這一切都合理化。
從小不被夸贊、不被認可,從小被教育要撐起一個家,要學會忍耐……
這樣的結果就是,長大后孩子會變成情緒壓抑、不會表達、不會求助、一出事就崩潰的自卑型人格的男人。
而且還會變成“工具人”。
這類人有什么特點呢?
比如對美好生活會變得麻木,對別人的喜歡或者愛會有遲鈍;
再比如看到喜歡的異性,第一反應不是說我如何拿下,而是覺得自己配不上,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不如任何人。
還比如,不管是談戀愛的時候,還是和朋友吃飯的時候,即使身上沒有錢,也要打臉充胖子去付錢,就生怕別人看不起。
……
這些都是內心深處的不配得感。
處處都在彰顯那不完整的人格。
而且,你不花心思教育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在錯誤的認知觀念和思想里長大,那么孩子被你培養成“工具人”后,自然就會供養別人,自然成為別人的“工具人”。
為什么很多富二代不是舔狗?
有錢這一塊暫且不說,他們一定會有一個良好的教育,他們家庭里不管是觀念上、還是認知上,還是教育水平、教育成本上,都不可能教育成為一個精神上弱勢的人。
但是,大部分普通男人,就沒有那么好的運氣了,精神教育歸零,物質上也享受不到好的,只能默默地靠自己,或者被家人所掌控。
而當靠自己賺到錢后,又會因為精神人格上的缺失,導致他成為“工具人”,被各種收割。
某地很多舔狗,老實男人都是這么被馴化的。
說個扎心的真相:所謂的窮養男,富養女就是另一個版本的我負責賺錢養家,你負責貌美如花。
這二者的唯一區別一個是父母說的,一個是社會宣傳加上老婆告訴你的。
這些“枷鎖”捆綁在孩子身上,孩子根本很難擺脫,有的孩子甚至需要花一輩子時間來擺脫枷鎖。
前段時間沈疼演的一部爆火電影《抓娃瓦》,說的就是窮養孩子,其實呢,都是扯淡,都是忽悠鬼的。
而女性這邊的弊端也在不斷顯現。
比如,很多父母會認為我的閨女我要把她捧在手心里,要嬌生慣養,要寵愛……
實際上,當情緒被嬌慣后,她的心理韌性就會非常差,進而就是面對比如商場、職場、婚姻等等,任何的一個小挫折、小委屈都會受不了,從而想要遠離。
再比如,很多人認為我的閨女我要富養她,于是提供非常多的物質需求,滿足各種要求等等,這樣一來,她就不會讓別人簡單的用一頓飯、一個小禮物就被帶走了。
實際上,你只是讓她在小時候就明白了一個道理,收到禮物才等于被愛。
而長大之后,她們就會認為你如果不給我發紅包,不給我轉賬,不給我禮物就是沒誠意、不愛我。
這些都是某些傳統糟粕教育給女性灌輸的畸形價值觀。
而這些糟粕就會導致部分女性自己條件一般,但是要求另一半必須收入高、條件好;離婚的時候理直氣壯的分一半財產……
也就是說,她們習慣了被供養,被偏愛、被哄著、被慣著,于是,這樣的習慣從小時候一直延續到了成年。
富養女的核心邏輯是你值得被寵愛,但是這里面就會出現一個陷阱,就是你必須要依賴別人,也就是你必須要有“等、靠、要”的思想,才能獲得這些寵愛。
那結果就是,小時候習慣了被照顧、被保護、被偏愛,長大了就很難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甚至有些家庭從來沒有告訴過自己的孩子,你依賴不了別人的時候,自己該如何獨立的去生活。
而不是告訴孩子,自己也要獨立面對生活,自己如何獨立面對生活。
看到這里有人會問了:分享哥,那我們該如何教育子女呢?
其實,事實的真相是:男孩根本不應該窮養,女孩也要有方式的富養,教育看的不是性別,而是看認知。
如果你想有個孩子,那么一定要多學習這方面的認知,用正確的方式培養子女,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讓他們擁有獨立的人格、優良的品質……而不是一股腦的按照性別分開教育。
也就是說,真正的問題不在于是窮養還是富養。
孩子要的是穩定的愛、清晰的邊界、被尊重的成長空間。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該被看見、被尊重、被允許有情緒、有夢想、有選擇權;
而不是嘲諷、打壓、掌控、打罵、萬事必須聽父母的、苛刻般的窮養、溺愛般的富養……
這些只會斷送孩子的獨立人格,以及本應該有的美好品質。
并且會激發他們“等、靠、要”的思想,激發他們成為“工具人”的思想、激發他們自卑的人格。
所以,如果還有父母不清醒,認為孩子應該遵循“窮養男、富養女”或者其他糟粕的觀念,那我只能說,你以為你在用心教育孩子,其實你不過是在把你的貧窮、恐懼和偏見復制到下一代身上。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本站所有資源均為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請在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
如果有侵權之處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E-mail:630092965@qq.com刪除。敬請諒解!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