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說過一個理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多數年輕漂亮的女人的青春也就值6萬元/年。比如,你是在大城市開公司的,你想招聘一個漂亮的女前臺,月薪5000元/月,那么會有一堆優秀的應聘者隨你挑選。然后她就得每天在公司里像花瓶和陀螺一樣工作8個小時,還要給你提供情緒價值。不光是女人,很多男人也難逃這個宿命,每個月幾千塊就把自己大好的青春時光給賣了。在我看來,這種行為純粹是浪費生命。然后有人就會說:分享哥,你說得輕松,我如果是富二代或者是高材生的話,我也不用上班。關鍵是,我的父母都是社會最底層,我的智商也很一般,我哪里有資格挑工作?這種言論的本質是“因果倒置”,是把錯誤的觀點進行了合理化。不信你可以去觀察一下不上班的那些群體(自由職業者,老板/創業者,投資人/交易者),看看他們都是什么出身,都是什么學歷。他們之所以能擺脫上班族的身份,不是因為他們學歷有多高,也不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很有錢。而是因為,他們很早就認識到了上班這件事很荒謬、很無聊,沒有任何意義。可能是基因導致的,也可能是后天的環境導致的,他們注定做不了“籠中之鳥”。一旦他們認識到了上班的荒謬性之后,自然會激發出內心的潛力和能量,促使自己做出改變。這種心力比技術重要多了。而很多廢物之所以會發出“我不上班還能做什么”的言論,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深刻認識到上班的荒謬性,他們自然也不會找到其他的出路。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旦你動了“不上班”的念頭之后,你每天接觸的信息、見的朋友、混的圈子都不一樣了。在內在力量和外在環境的熏陶下,你做出實質性改變的概率也就大大提升了。出國這件事也是如此。我跟很多人都說過,無論你是做什么行業的,只要你能走出去看看,你的收入會變得更高,人生也會變得更開闊。有人會說:上海的現代化不比紐約差,新疆的雪山不比瑞士差,云南的風情不比泰國差,為什么還要出國去旅行?原因有兩方面:其一,旅行最重要的不是看高樓大廈,也不是看自然風景,而是看人的表情、姿態和對生命的態度。舉個例子,無論你去發達的美國、瑞士,還是去不發達的泰國、非洲,你都會看到真誠的微笑以及人與人之間互相信任的姿態。但是,你很難看到為了生存而奔波的、苦大仇深的、受過欺負的、冷漠的、互相提防的臉。其二,只有你到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場中,你的大腦里才會發生很多奇妙的、意想不到的化學變化。比如,你到了一個新的國家之后,你會對賺錢、對人生都有完全不一樣的理解和感悟。而這些理解和感悟,會支撐著你做出很多之前難以想象的改變。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本站所有資源均為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請在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
如果有侵權之處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E-mail:630092965@qq.com刪除。敬請諒解!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