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支持小費文化?

小費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那種強制的服務費,比如美國很多餐廳都是強制收取10%-20%的服務費。
國內也有一些高檔餐廳開始收服務費了。
對于這種強制收取的小費沒什么好說的,你只能入鄉隨俗。
想要不給小費,要么去快餐店吃,要么自己在家里做。
另外一種小費是自愿給的,我覺得這才是閃耀人性光輝的地方。
之前在《國外旅行的幾個感動瞬間》這篇文章里我說過一些在國外遇到的令人暖心的瞬間。
比如,我上次在老撾入住一個酒店,身上一分錢的現金都沒帶。
周圍的餐廳和超市又不能刷卡,那個前臺毫不猶豫地就借給了我幾張當地貨幣,讓我先把晚餐解決掉。
她后來也做了很多幫助我的事情,真的是毫無戒備、毫不猶豫那種。
你說,這種情況下我給她一些小費,不是天經地義的嗎?我肯定不能讓她白幫忙、白承擔風險。
在泰國、菲律賓我也經常碰到這種暖心的瞬間,只要你敢跟周圍人求助,他們都會熱心幫助你。
在國內我也經常給小費,比如,我在雨天或者深夜點外賣時,一定會給外賣員打賞幾元錢的小費。
再比如,上次我在國內某城市住酒店的時候,有一個很重要的文件需要到付郵寄給我。
但是郵件到達酒店的時候我恰好不在,我就讓快遞員跟前臺商量一下,讓前臺先幫我墊付。
我也不知道會不會有前臺愿意幫我墊付,但是快遞員給我打完電話之后就再也沒有聯系我,我就知道,肯定有前臺幫我墊付了。
等我回到酒店之后,拿到了郵件,然后我就把郵費轉給了那個前臺,而且還多給她轉了10元錢。
她覺得很驚喜,連連跟我道謝。
我說,應該是我感謝你,關鍵時刻幫我墊付了郵費。
其實,她做這件事也是承擔了一定的風險,所以我不能讓她白白冒險,10元錢雖然不多,但也是一份心意。
后來我就想,如果我們也有小費文化的話,那肯定是一個美妙的社會。
無論你去餐廳、酒店、商場……還是其他任何服務場合,到了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肯定會有很多熱心的服務人員發自肺腑、毫無戒心地幫助你。
因為他們知道,熱心幫助你之后很可能會得到一筆小費。
剛開始的時候,服務人員盡全力幫助顧客、為顧客提供額外服務時,可能是為了賺小費、為了利益。
但是時間長了、所有人都適應這種文化之后,“熱心服務”就會成為一種下意識的習慣,一種標配。
最后就會出現這樣一種局面:服務人員熱情地為每位顧客服務,有一半的顧客會給小費,有一半的顧客不會給小費。
拿到小費之后,他們會很開心,即使拿不到小費,他們也不會覺得有什么損失。
到那時候,服務業就真的起來了,社會也就真的文明了。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10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