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下一個風口:單干

普通人的下一個風口:單干

我們好像總被利益捆綁。

上學的時候,小組作業被組員影響,拉低了總體平均分,也有苦不敢言。

上班后,受限于組織架構,甚至要和討厭的人一起共事,只是為了完成公司的整體利益,付出了更大的努力卻拿不回相應的報酬,又為了保住飯碗,負重生存,選擇了只字不提。

被迫迎合、聽從指揮,漸漸的我們發揮不出來自己原有的潛力,甚至開始懷疑自己。

面對工作技能退步,業績不合格,身心疾病崩潰,我們不斷陷入一次次自證的“人生陷阱”。

我是不是不夠優秀?我是不是真的不適合這個工作?怎么別人都能熬過去就我天天哭,什么時候能真正成熟???

就這樣自己腦子里天天上演“受害者”的戲碼,可太多人都忘了,在烏鴉的世界里,天鵝也是有罪的。

“羊群效應”就是會讓你一次次被迫接受別人對這個世界的投射,把你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畢竟人是環境的產物,待的時間久了,就難免會丟失自己。

往你身上潑冷水的人,永遠知道你冤在哪,可他們就是不說,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斷的剝削別人,他們死活都不會承認。

但不要怕,因為你完全有能力靠自己賺錢,而不是只依附于別人創造的屋檐下,做戰火紛飛的炮灰。

很多人天天說風口在哪,商機在哪,但其實單干就是普通人最好的風口。我們完全可以當老板,自己說了算。

在《烏合之眾》這本書里提到,“在集體心理中,個人的才智被削弱了,從而他們的個性也被削弱了?!?/p>

集體很少允許自由個性的展現,他們想要的往往只是聽話照做且還能做的更多的工具人。而一旦我們選擇解放自己,解放自己頭腦的枷鎖,就要跳出別人設定的圈套,就要把自己單拎出來。

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老實找工作已經無法支撐起我們原有的生活水平了,僅僅維持溫飽都要用盡十分的力氣。裁員的裁員,倒閉的倒閉,形勢不好的時候挑選工作的沉默成本更高,也沒啥好的福利待遇。

唯有單干,才是普通人的唯一風口。唯有單干,我們才能和自己建立正向的聯系。因為合并到任何群體都會或多或少的讓我們失去自我,所獲得的利潤空間更低,也沒有啥投入產出的性價比,也無法徹底離開“打工人”的身份。

看不慣老板,就自己當老板。

那究竟達到什么樣的條件,我們就可以單干了呢?

首先,人脈資源的持續積累。

很多已經有了技能的人,他們做不成事,賺不了大錢,不是因為他們不熟悉自己的業務板塊,而是缺乏獲客的技巧。

就像很多線下的門店,如果沒有線上的引流,那他的業務規模還是很小,知名度還是很低。即便在很好的地段,不主動推銷自己,不維系新老顧客,也很難被市場看見,更別說進店消費,有人購買產品和服務了。

在線下我們要有穩定的客源,在線上我們自己有流量運營的能力,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為我們的江山開疆擴土。

其次,最小的商業閉環一定要打通。

你可以做的破破爛爛,但請你一定不要舍棄每個環節,必備的要素缺一不可。先測試,再調整。

從定位開始,你不僅需要總結自己的“經驗差”,洞察自己的熱愛所在,還要去思考用戶真實的需求,在哪個階段會遇到什么問題。

你一定要親自下場。躬身入局,把每個可能出現的問題都提前預演一遍,時刻準備自己的Plan B,不急不躁的穩中求進。

這樣在后續會大大降低我們實踐的成本和心力,自己的資源也會大大的減少消耗,把每分錢每秒鐘都用在最大賭注的地方,集中力量辦大事。

最后,放掉一些錯誤的認知。

或許規?;瘎摌I的風險是負債,但單干(個人事業)的最大風險就是:這個方向上你賺不到錢。

那你換一個就好了,反正你需要做的,就是在嘗試中排除錯的,尋找對的方向。

普通人往往認為,需要有很多存款,才能開始去做事,這完全是“傳統創業的思維”。

開展個人事業的邏輯是:幾乎為0的成本就能起盤,只需要你付出一些時間和精力,即使在你有工作的前提下,依然可以去開展。

開展個人事業最大的困難,不是你沒有能力,而是你不想開始,或者開始了也不愿意持續付出行動。

我們往往會忘記一件事:其實我們天生具備賺錢的能力,我們不是找不到錢在哪里,是沒有找到自己能賺錢的定位在哪里。

普通人一旦逆風翻盤,就會打破原有的劇本,徹底不再上班,重新掌握人生主動權。

因為單干不僅是普通人的唯一風口,還是這個世界權衡利弊下的最優選擇。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60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