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成大事的人,一定不“正常”

真正能成大事的人,一定不“正常”

圖片[1]-為什么真正能成大事的人,從不“正常”?

不是瘋癲的精神不正常,而是在某些方面,極度偏執、強勢、反常規,跟大眾不在一個頻道。
 
這種不正常,其實就是他們跟“普通人”的分水嶺。
 
很多人一輩子混得平平,其實不是能力太差,是他太合群、太懂事。怕惹事、不被喜歡、不被接受。
 
結果就是所有的想法都被磨平了,所有的激情都被人情關系稀釋掉了,最后活成了一個普通人。
 
但你真去觀察那些能干大事的——不管是企業家、權謀家,還是軍事家、思想家——根本不在意別人怎么看。
 
不是不知道人情世故,而是清楚地明白:成事這件事,要靠能量密度,社交人脈只是輔助。
 
他們的能量密度,就是來源于極致的偏執、專注、極致的原則性。
 
說白了就是:一旦認定了一件事,就誰都攔不住。
 
根本不在意大多數人怎么看,只在乎“我要怎么把這事干成”。
 
你理解他,他不需要;你不理解他,他也懶得解釋。
 
這就涉及到“強勢”這件事,很多人對“強勢”有誤解,以為是情緒暴躁、自我為中心,其實不是。
 
強勢的本質,是精神上不接受被左右。
 
一個人能不能成大事,就看他在關鍵時刻,能不能不被外界擾亂自己的判斷。
 
你越想被喜歡、越想被認可,就越容易被這個社會隨意碾壓。
 
如果一個創業者,動不動就被合伙人、員工、家人影響情緒,那項目早就黃了。
 
比如很多人看馬斯克、喬布斯、貝索斯,都覺得這些人“性情古怪”“情緒冷淡”“很難合作”。
 
但說白了,就是他們把全部能量都投在事上,不愿意花一點力氣,去應付無效社交。
 
他們的腦子不是沒有情感,是不愿意被情感干擾邏輯。
 
而且他們還有個共同點:非常難被左右。
 
你越試圖勸他們、否定他們、繞開他們,他們越認死理。
 
這不是聽不進去意見,而是他們在守核心原則,不愿為低價值妥協、浪費判斷力。
 
很多人理解不了,其實就是還沒站到那個“我必須自己擔責”的位置。
 
一旦你是那個做決策、擔生死、扛成本的人,你會發現“討論”“共同決策”只適合開茶話會;
 
真正決定大局的,必須是一個人扛下所有邏輯執行鏈。
 
如果你自己是這種人,千萬不要為了討好別人,壓抑自己。
 
如果你壓下了那股偏執和爆發力,只為了被接受,那你就再也走不出自己的路了。跟別人不一樣才是好事。
 
普通人之所以是普通人,因為他們壓根就不想進步,對權力金錢也沒興趣,大家都一樣了,大眾都一樣,那就只剩互相占便宜和內卷了。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89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