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1]-如何在30歲后放下執念,找到真正的幸福](http://www.zzgyrme.cn/wp-content/uploads/2025/05/20250531175746677-image.png)
30歲后,心境變了。 以前見個女的,就想請人家吃飯,把人家哄到被窩里去。現在見到女了,連多看一眼都覺浪費時間。以前讀點兒勵志的東西,習慣性吶喊,習慣性義憤填膺。現在看到勵志的東西都惡心頭痛。 有些東西,年輕時經歷多了,到了而立之年,就會排斥。過猶不及。30歲前,我喜歡女人,喜歡勵志的歌曲,電影,小說,成功學。30歲后,遇到這些東西, 我都躲得遠遠的。 我就想踏踏實實做點兒事兒。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現在聽音樂,就是班得瑞。除了班得瑞,也沒什么好聽的。至于閱讀,也是手里有什么就讀什么,只要不是心靈雞湯就成。閱讀就是消遣,就是打發時間。 做項目,就是養小孩。小孩我們養30年都不煩,我們做項目,養30年也不煩。什么樣的項目有30年的壽命?軟文,視頻,音頻。 2010年,我寫的東西(估計沒刪干凈),有人看了還來找我,說我改變了他的命運,云云。我若干年的錄音,還有人聽(哎,沒刪干凈呀),說明音頻還是有生命力的。視頻我還沒做,要做的話,也是按部就班的做。 我說我要做多好多牛是自欺欺人。好不好市場說了算。我相信自己,更相信市場。好東西就是好東西,垃圾就是垃圾。 30歲后,向外求的東西沒了。向內求的東西越來越多。我這輩子到底做什么?我想了半年多,才決定做視頻、音頻、軟文。幸福是什么?我思考了好多年才知道:做喜歡喜歡的事兒,做父母高興的事兒,做小孩高興的事兒。 真正的幸福,應該是透明的。誰都能看到,誰都會習慣性忽略……什么是發財秘籍?什么是人生秘籍?老生常談的故事而已。 30歲前,父母說什么,我都說他們錯錯錯;30歲后,無論父母說什么我都會好好琢磨琢磨。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只有不孝的兒女。 越是領悟簡單的道理,越需要時間,甚至還要付出血的代價。為什么我很少勸人要干嘛干嘛。性格決定命運。人都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不到黃河心不死。頑固不化,直到大刀落在脖子上了才恍然大悟:大道至簡,原來我是敗給了常識。 急流勇退,見好就收,老生常談的道理,大家都聽煩了,真正能做到的有幾人?十萬人當做有一個就算大概率事件。 和珅死了、胡雪巖死了、李斯死了、白起死了、呂不韋死了、李牧死了、韓信死了、彭越死了、英布死了、桓溫死了、檀道濟死了、岳飛死了、張居正死了、豪格死了、年羹堯死了。 他們死了,以史為鑒,我們得到了啥教訓?就是啥教訓都沒得到,依然貪得無厭,依然貪圖安逸…… 我的心境忽然變了,一是經歷了一些事兒,付出了血的代價;二是歷史書看多了,危機意識非常強烈,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為什么學技術,為什么做有生命力的事兒?就是為了走到哪兒都有飯吃。有飯吃,有書看了,又能出去溜達溜達,夫復何求?不貪就是最大的明搶。共勉之。 六、我厭倦任何勵志的東西,自己寫的勵志文章,從來不會多看幾眼。 為什么讀大學?為了不出力,吹著空調就能混碗飯吃。為什么要創業?喜歡睡懶覺,喜歡自由。為什么善待父母?父母舒服了我才舒服。 很多事兒,壓根不需要理由。非要說理由,理由就一個,我想活得舒服點兒,滋潤點兒。為什么現在我做軟文、視頻、音頻,就是想睡覺踏實點兒。 為什么喜歡軟文?沒事兒我喜歡看書看廣告,看書看廣告多了,手癢難耐,就會忍不住寫點兒東西逗自己玩。為什么做視頻?寫東西累了,學點兒技術,放松放松。視頻來來回回就那些軟件,搗鼓次數多了,很多東西無師自通,這種感覺是非常爽的。 為什么做音頻?生活中懶得跟任何人交流,就自己跟自己聊天。自己跟自己的聲音跳舞。做這些東西怎么盈利?數據庫大了,賣賣廣告位或隨便賣點兒什么,比如怎么帶人寫軟文,怎么帶人做視頻,做音頻。總之,不是特別急著變現。 先踏踏實實安靜下來做點兒事情。人活著就是做事兒。這些事兒,不管有沒有意思,都要做。漫漫歲月,何以解憂? 踏踏實實做點兒事兒,就沒心思尋思別的,說不定還會活得快樂點兒…… 七、老生常談的故事看多了,就會深刻理解日光底下并無新鮮事兒。更會深刻理解何謂狗改不了吃屎。以史為鑒是錯誤的,人們從來不會從歷史當中吸取任何教訓。以前犯的錯誤現在還會犯。該死或該飛黃騰達的人,換個朝代,依然掉腦袋的掉腦袋,吃肉的吃肉。 《白鹿原》看完了,我們從中得到了啥教訓?房子是招牌地是累,攢下銀錢是催命鬼。我們還不是看人家買房我們就買房,看人家攢錢我們就攢錢。現在我做到了不買房不攢錢,只買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這些東西就是視野,就是格局,就是智慧。這些東西不能當飯吃,關鍵時候卻能保住自己的命而已,這就夠了。聽完《一拜天地》、看完《霸王別姬》,我們是不是明白了人生是荒謬的。只有隨波逐流,以上之心為己之心才能做到隨遇而安,頤養天年。 什么良心呀,道義呀,傳承呀,要還是不要,得看看老大還要嗎?老大說要就要,老大說不要就不要。老大就是天,老大就是地。 社會是什么顏色我們就是什么顏色,非要出淤泥而不染就會被剝皮抽筋掛在樹上供人欣賞,參觀。或成為政治工具,或成為頑固不化的笑柄。萬人如海一身藏,人怕出名豬怕壯。你有1000萬,你在城市里活下來的概率是99%,城里身價過千萬的人比狗還多。要是你在鄉下有1000萬,活下來的概率為0。 物以稀為貴,槍打出頭鳥。凡是路燈照耀不到的東西就是漆黑一片,哪兒沒有法律,沒有人權,只有赤裸裸的人性,只有槍炮,只有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還有很多人懷念鄉下,或許是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光吧。 八、?歷史看多了,名人自傳看多了,墓地看多了,就覺得生活沒啥意思。歷史看多了,成王敗寇。不是你砍我,就是砍你。我飛黃騰達后,干掉了誰誰誰。 我落魄后,又領悟到了何謂黃粱一夢,眾生皆苦。歌以詠志,《古文觀止》看完了,我們知道古人跟我們一樣,有人追求永恒,一直活在夢里;有人追求實實在在的物質,一直活在滾滾紅塵。有人一會兒生活在夢里,一會兒生活在世俗生活中。《唐詩宋詞300首》看完了,懷才不遇的說社會黑暗,有點兒權勢有點兒財富的說高處不勝寒,絢爛至極歸于平淡。 一會兒有人上山,一會兒有人下山。實在無聊。現在我看明清小說,翻《史記》、《資治通鑒》,就是純消遣。也沒想過從中領悟到什么。性格決定命運。我們什么都改變不了,只能改變自己。 名人自傳看多了。牛人的生活跟我們也差不多。唯一的區別就是他們成功了,我們沒成功。他們成功就是發現了顯而易見的真理,這些顯而易見的真理不過是老生常談的小道道而已。 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總是求新求奇求變,不知不覺活成了傻蛋。牛人小時候喜歡什么,長大了依然為此自殘,死磕。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是看到什么,喜歡什么,習慣性活在舒適區。 牛人是自己折磨自己,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自己跟自己過得去的,生活也跟我們不一樣。他們的生活就是按部就班,循環著循環。多數牛人的豐功偉績都是30歲前搞定的,30歲后就是死磕人際關系,誰黑他了,他黑誰了,相互踩來踩去,實在沒啥意思。沒意思也要繼續看名人自傳,活著總有找點兒樂子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