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推薦3部權謀歷史劇

圖片[1]-給大家推薦3部權謀歷史劇-愛分享導航

我平時很喜歡看歷史劇,尤其是跟帝王、權謀相關的。當然,我并不是想通過這些電視劇來了解真實的歷史,因為電視劇里有很多演繹的成分。我只是想了解帝王術和一些做局的手段。比如,胡軍演的《朱元璋》、羅嘉良演的《鄭和下西洋》和唐國強演的《雍正王朝》這三部都很精彩。這三部電視劇的主要角色分別是朱元璋、朱棣和雍正。1. 朱元璋打天下的過程非常艱辛,等到他坐穩皇帝的位子之后,就開始殺功臣,多一半的功臣都被他殺了。因為他擔心這些功臣會造反,要么在當朝造反,要么在自己去世之后造反(自己的兒子鎮不住)。朱元璋的大兒子朱標就是被他殘暴的性格嚇死的。所以,朱元璋死前把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炆,但是由于朱允炆太年輕,根本就鎮不住他的幾位叔叔(也就是朱元璋的幾個兒子)。于是朱允炆決定削藩,就是把那幾個叔叔給處理掉,要么殺了,要么關起來,要么貶為庶人。駐守北京的叔叔朱棣看到這種情況之后,就直接反了,把朱允炆打倒,自己做了皇上,也就是永樂大帝。2. 永樂大帝朱棣登基之后,一直在為這4件事操心:① 讓鄭和下西洋,這樣才能打開國門、跟外國通商,但是工程浩大、勞民傷財,很多大臣都反對這件事。② 把首都從南京遷往北京,因為北方游牧民族總是滋擾大明,所以朱棣要“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③ 編修《永樂大典》,內容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④ 防止自己的兩個兒子爭皇位、互相殘害。但是這種事他根本就防不了,最終他們仍然為了爭皇位而互相廝殺。他在位的20多年里,幾乎每天都為上面這些事操心、發愁、跟大臣們對抗,如果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他就親自出兵去攻打(一共北伐了5次)。而且他在最后一次北伐歸來的路上駕崩了,享年64歲。3. 康熙在位61年,太子位子又一直捉摸不定,所以他的那些兒子們就一直明爭暗斗(包括雍正)。他的這些皇子們各個都很厲害,而且身邊都圍著一群文臣武將,所以才會出現“九子奪嫡”的場面。經歷過各種爾虞我詐之后,雍正終于在45歲的時候做了皇帝,但是他的那8個兄弟一直沒有閑著,時刻都在給他使絆子。他在位期間雖然沒有什么戰爭需要自己上場,但是他每天需要處理政務到深夜,在位13年就累死了。在古代所有的皇帝里面,雍正可能不是最英明神武的一個,但是絕對是最勤政的一個。……當然,這些歷史劇很少介紹兩件事:① 皇帝、皇子們的精神狀態和心理健康。② 底層百姓的精神壓力和真實生活水平。

如果真的有歷史學者去調查這兩件事,那么內容一定很精彩。

我猜測,古代每個階層的人都生活在恐慌當中。

皇帝和皇子們每天互相猜忌、如履薄冰、骨肉相殘,能善終的人不多。

那些文官武將、皇親國戚們雖然風光顯赫,但結局不是發配邊疆就是滿門抄斬(包括忠臣)。

至于最底層的平民百姓,命如螻蟻,很多朝代都有“人相食”“大規模死亡”這種慘劇發生。

災難多,徭役重,百姓苦不堪言。一旦突破了忍耐極限,他們往往會奮力一搏。

最終,他們反而是改朝換代、推動歷史向前的人。

可惜的是,即使改朝換代了,螻蟻仍然是螻蟻,生活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改變。

有經濟學家就統計過,在工業革命以前的幾十個朝代里,人均收入、人均購買力這些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

折算成美元的話,人均年收入也就兩三百美元,全家人拼死拼活地勞作,也僅能勉強果腹。

一旦出現災荒,大批人口都會餓死。

這種情況至少持續了2000年(包括所謂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

工業革命之后,人均收入才出現了第一次大幅度提升;

改革開放之后,人均收入才出現了第二次大幅度提升;

加入WTO之后,人均收入才出現了第三次大幅度提升。

再過幾年,“大規模吃不飽飯”的現象才算基本消失了。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29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