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蕭條時代到來_這才是人類最大的危機

圖片[1]-性蕭條時代到來_這才是人類最大的危機-愛分享導航

生育率下降,那只是我們所能看見的冰山一角,其背后真正的根本原因是——情感危機已蔓延開來。

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越來越多的人對戀愛、結婚、甚至是親密關系已經沒了太大興趣。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全球范圍內(雪球),年輕人的性生活頻率在下降,結婚率連年走低,單身人群比例在不斷攀升,真是像極了隔壁“低欲望”社會的日本。

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很復雜,譬如經濟下行壓力大、工作內卷化、大多數人現實無法滿足訴求進而轉向虛擬化……等等,慢慢的也就形成了——其實一個人過得也挺好,何必給自己找麻煩?

加上如今各種日益完善的社交軟件泛濫,然而,表面上看似選擇多了,實際上卻是在加速著人與人之間真實的連接迅速消亡。

說實話,這件事兒非常的可怕!但很多人還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首先,這不是“個人選擇”,而是社會生病的信號。

有人會講:“不就是不談個戀愛,怎么了?我一個人不也能過得精精彩彩”,沒錯,單身當然可以很快樂呀,但如果整個社會都開始變得排斥親密關系的時候,那就不是個人自由的問題了,而是我們的情感能力在退化了。  

人類終究是社會性動物,親密關系不僅是繁衍的需要,更是心理健康的基石啊,然如今大多數人,皆表面上活得獨立瀟灑,背地里可能連個講真心話的人都沒有。  

第二,我們正在被“便利”毀掉愛的能力。

科技越發達,人的內在精神就越倒退。外賣、短視頻、游戲、社交軟件……動動手指就能滿足大部分的需求,現在的環境早已把我們馴養成了“即時滿足”的大腦——既不合適就換,累了就躲,根本不愿意再花時間成本/精力成本去經營一段關系。  

結果就是,我們越來越不會愛了,尤其在現如今的00后群體中,很多人覺得,談戀愛不如養貓,結婚不如搞錢,但卻也徹底的成了“孤苦伶仃”。

第三,這不是“躺平”,而是普通群體的無聲反抗。

性蕭條背后,其實就是年輕人對現實無言的抗議。房價高、工作卷、養娃貴……當生活成本高到讓人喘不過氣的時候,試問——誰還有精力去談戀愛?結婚?生孩子?  

這是“躺平”嗎?不,更像是一種消極的反抗,既然社會給不了安全感,那咱干脆就不玩了。但現實終歸是現實,這樣的“反抗”最終傷害的還是我們自己。  

第四,最可怕的不是不結婚,而是失去愛的勇氣。

性蕭條最最讓人擔憂的,不是生育率的下降,而是我們這一代人正在喪失愛的能力和信心。我們害怕受傷,害怕承擔責任,甚至害怕和另一個人的深度綁定,說白了,一切都離不開錢,我們又沒錢。

所以,我們選擇了不做父母,因為婚姻不就是最大的對賭與不確定性伴隨嗎,買房?別鬧了,洗洗睡吧,至于生理需求,看看拼夕夕上那些高銷量的性用品需求吧,就能看出當下真實社會本質一角:既人際關系冷漠和對真實感情無能真實的寫照。

在這個物質至上,笑貧不笑娼的年代,生育的本能早已不是什么必須,唯有對利益權衡后的選擇,才是每個人生存的剛需。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89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