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1]-一靜,二忍,三平-愛分享導航](http://www.zzgyrme.cn/wp-content/uploads/2025/07/d2b5ca33bd20250730233240.png)
無論如何,每個人都要在為人處世上修行。
所謂修行,無外乎就是修心。
而修心的三重境界,則在于:靜、忍、平。
王小波曾說:
“人生在世,會遇到一些好事,還會遇上些壞事。
好事承擔得起,壞事也承受得住。
就這樣坦蕩蕩做個尋常人也不壞。”
其實,一個人最大的成熟,就是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夠保持冷靜,淡定,平常心。
然后,從容前行,平常對待,真正能過好當下人生。
01靜,養(yǎng)福氣
我們?nèi)松梢曰畛伤粯樱`活,柔軟,自在。
當然,還有足夠的安靜。
就像小溪一樣,平靜流淌,才能沉淀,才能流向更遠的地方。
做人也應該這樣,只要足夠平靜,在背后暗下功夫,才能創(chuàng)造一種清凈的境界。
最終,正如《道德經(jīng)》里講的:“清靜為天下正。”
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夠越來越有福氣。
相反,那些總是容易心浮氣躁的人,就像生活在一片污濁的水里一樣,連空氣都是讓人感到窒息的。
畢竟,面對生活的變化無常,人生的酸甜苦辣,還是我們自己的喜怒哀樂,從而都會受到不一樣的體驗。
但是不管怎么樣,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總是向往幸福,渴望得到快樂的。
所以,我們也總需要創(chuàng)造一些條件,或者說讓自己具備足夠的能力和實力,以及必要的智慧和能耐來享受有福氣的人生。
而要想獲取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自己的心,應該是平靜如水,舉重若輕,自在從容的。
02忍,成大器??所以,大多數(shù)人的大部分痛苦,就是沒有處理好自己跟自己的關系,也沒有處理好自己和他人的關系。
不得不說,任何成長,背后都需要付出代價。
而代價的代名詞其實就是,痛苦。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得不到成長,那就容易被現(xiàn)實生活摧毀,打壓,甚至是折磨的死去活來。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不成長,但是不成長的代價背后,就是要自己不斷地遭受到外界的傷害。
這種痛苦,可以說是無窮無盡,沒法到頭的。
但是,我們也可以先忍,然后在背后爭氣,不斷去熬,不斷去練。
然后,精神上得到了成長,靈魂上得到了轉(zhuǎn)化,你的內(nèi)心就會回歸平靜,把人性看得更通透。
就像《百忍歌》里講的:
“不忍小事變大事,不忍善事終成恨;
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愛敬;
朋友不忍失義氣,夫婦不忍多爭競。”
忍的目標,是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丟掉自己的自尊,放棄自己的骨氣。
否則的話,只會在現(xiàn)實當中把自己的人格踩在腳下,再也挺不直腰。
真正的忍耐,是為了能夠讓自己爬得更高,走得更遠,然后甘愿讓自己受苦受累,受傷受罪。
然后,將自己打造出過人的度量,強大的氣魄。
《道德經(jīng)》里講:“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
余生,忍出肚量,忍出格局,忍出境界。
如此,包容、自信、淡定、坦然,最終能夠讓自己走得踏實,活出無悔。
03平,方人生????????
好的人生,一定是平靜的,平常的,平凡的。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也清楚,那些所謂的功名利祿,不過是自欺欺人的一種欲望枷鎖。
可以說,每個人都有欲望,但是如果分不清,搞不懂,非要強行去追求的話,那么其實就是把自己當成工具。
這種工具,只會把自己淪陷進一種行尸走肉一般的生活狀態(tài)里,就好比給自己畫了一個圈,不斷在其中消耗自己。
生活平淡一點,讓自己的欲望得到平衡,我們才能夠拿出一顆平常心,善待生活和自己。
《菜根譚》中講道:
“世態(tài)有炎涼,而我無嗔喜;世味有濃淡,而我無欣厭。”
古往今來的人類故事,其實大體來看,不過是歷史的重復和反復,所以我們真的沒有必要那么較真,那么執(zhí)著。
畢竟,紛擾的當下,復雜的人生,我們只需要讓自己的內(nèi)心回歸平靜,放平心態(tài),不執(zhí)著,不著急,最終安安穩(wěn)穩(wěn)的幸福生活,才能夠抓在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