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觀察到許多來自農村背景的大學生,在踏入社會后普遍面臨著較大的挑戰。這并非因為他們的能力不足,而是因為他們往往缺乏一種“玩轉社會”的技巧。這樣的觀點或許會顛覆許多人的固有認知,但事實確實如此。
![圖片[1]-農村大學生:為何在學業上成功,卻在社交中失落?](http://www.zzgyrme.cn/wp-content/uploads/2024/02/20240207171330368-image.png)
這些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他們通常擁有聰明、勤奮、質樸、內向、自律、克己、自負和自卑等多重特質。他們對待學習的態度極為認真,視休息為罪惡,將所有可用的時間都投入到學習中,認為任何不能帶來分數提升的活動都是浪費時間。他們往往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入一所不錯的大學。
他們在選擇專業時往往缺乏足夠的指導,容易被一些并不了解的專業所誤導,從而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方向。由于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玩”的經驗,往往對此持有一種輕視的態度,甚至內心深處鄙視那些擅長玩樂的人。
直到我自己進入大學后,我才深刻認識到,“玩”其實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它不僅是放松身心的方式,更是建立人際關系、溝通渠道的關鍵手段。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如果缺少了“玩”這一環節,就很難培養出高情商。如果一個人過于沉迷于書本知識,不懂得如何放松自己,那么他在人際交往中就會顯得無趣,難以與他人建立深厚的聯系。
在這個時代,一個人如果不能與他人建立有效的連接,不去撬動人力杠桿,僅憑個人能力很難取得成功。這些農村背景的大學生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能成為某一領域的專才,或者說是庸才。他們在職場中往往難以融入團隊,難以建立人脈關系,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職業發展,也對他們的婚戀生活產生了影響。
這并不是說所有農村背景的大學生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如果他們能夠較早地認識到這些問題,并主動去學習和改善,他們完全有能力克服這些障礙。更難的在于心理上的轉變。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是因為缺乏金錢造成的,但實際上,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我認識的這類同學,即便在后來獲得了經濟上的自由,他們仍然會從最理性的角度出發,將有限的資源用于學習和投資,而不是用于消費和娛樂。
我分享這些經歷并不是為了指責農村大學生,而是希望引起大家對青少年時代思維方式的重視。這種思維方式一旦形成,將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我們應該鼓勵年輕人培養全面發展的能力,包括學會如何“玩轉社會”,而不僅僅是追求學術成就。我們也應該關注那些來自不同背景的年輕人,幫助他們克服成長過程中的障礙,讓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