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美國大蕭條”時期社會的十一個現象

有人整理了“1929年美國大蕭條”時期,在社會的十一個現象,作為慘痛的歷史教訓,值得一讀:

1.普通人大量失業,失業是大蕭條的顯著特征,1931年美國失業率高達25%。

2.生產過剩,消費不足,窮人消費不起,中產不敢消費,經濟螺旋下降。

3.股市崩潰,債市崩潰,利率上漲,工廠倒閉,或者削減工人工資,群體心態劇變。

4.房東大量驅逐沒錢繳納房租的房客,年輕人大量流落街頭,或者投靠父母。

5.回歸大家庭,年輕人和青年夫妻投靠父母,岳父母,擠在不大的房子里生活。

6.女性大量失業,失足婦女數量增加。

7.生育率下降,都不想生孩子。

8.男性不再注重外表,胡子拉碴,在家庭的女性,以及保住工作的女性,不再追求時尚,回歸傳統審美,更保守,這體現在更長的裙子,更女性化的裝扮,社會發展逆潮。

9.群眾減少社交,人們大多用紙牌,棋類,低價的電影消磨時光,更多時間與家人在一起。

10.逆向城市化出現,回歸農村,更精細的種地,獲得糧食。

11.精神匱乏,精神病人大增,宗教盛行,神棍和邪教層出不窮。

1929年10月,美國華爾街股市發生了令人恐慌的暴跌,美國陷入大蕭條 。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32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