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剛畢業那兩年,我參加的飯局比較多,一方面是國企的同事領導聚會,另一方面是老同學聚會,還有就是回家過年時親戚的聚會。
當時我還是個一無所有的打工狗,也熱衷于結交人脈,所以特別喜歡參加各種飯局,還到處去學習飯桌上的禮儀、社交技巧等等,對于酒桌上能說出一套套祝酒詞的同學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在飯局上,我見過位高權重的局長,在那里噴著吐沫星子侃侃而談,敘說自己的光輝歲月,給我們新來的員工指導發展方向;
見過同學信誓旦旦撅著大嘴的承諾,“有事你就說話,咱們哥們肯定當親兄弟處”;
也見過德高望重的親戚,甩開腮幫子邊吃肘子邊給我諄諄教誨,教我各種“做人”的道理……
總之,每個飯局都特別有人情味。
可是呢,我依然很窮。
而且碰到困難時,我稍微透露一點,這些人都躲得很遠很遠。
后來我終于脫離了這些有人情味的環境,一個人來到了北京打拼。
后來有了自己的團隊,事業總算是有了方向,至少不至于挨餓受窮。
有一次在班級群里,有好事的同學在討論,我們大學畢業5年后誰的收入最高,然后他們就把我排到了第二名……
本來到北京這幾年,沒有幾個同學聯系過我,自從“排名”事件之后,有過好幾個同學說要請我吃飯,還有兩個來北京找過我“敘舊”。
還有個在微信上直接向我借錢,說想把車貸還清,就是當年祝酒詞說的特別溜的那個同學……
后來我就想,在中國式人際關系里,窮才是最大的罪惡。
想要好的人際關系,自己變富就行了,不用學習各種亂七八糟的技巧和禮儀,屁用沒有。
只要你窮,在任何場合你都不會收到好的臉色,不用說同事和同學,就算是親戚、父母、子女、配偶,也不會給你好臉色。
前兩天我在等候洗牙的時候,看到大廳電視里在播放搞笑的短視頻,其中有一個我感觸特別深。
有一個八九歲的小孩子在車里跟他媽媽頂嘴,大概內容是這樣的:你有什么權利管我?就你的收入連兩千塊都不到,你只會花錢買包和化妝品,要是沒有我爸,你靠自己能生活下去嗎?你憑什么教我獨立自強?
又要過年了,我不在國內,所以自然就避開了各種無聊的飯局。其實在平時,我也極少會跟別人去聚會吃飯,因為我覺得自己經濟有了一定保障之后,對“自愛”的理解就更深了,我想成為一個自愛的人。
時間就是生命,愛惜自己的時間就是愛惜自己的生命。
參加飯局的損失不僅僅是時間,而且那些吃吃喝喝的傻鬼還會說話,但是他們說的每一句話我聽了都像是塞到耳朵里的狗屎,我不允許這種污染性垃圾進入我的耳朵。
因為它們會干擾到我的思維,干擾到我的能量場,我是絕對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的。
窮鬼都特別看重飯局、社交、人脈、情商這些鬼東西,你知道為什么嗎?
因為他們的內心沒有能量。
真正厲害的人,只會把時間花在賺錢和提升自己這兩件事上。
尤其是從小家里沒有背景的人,他們明白,有困難了,朋友不會幫你,親戚不會幫你,家人幫不上你,只有錢能幫到自己,只有自己的思維能幫到自己。
最后,我再說一個殘酷的事實。
熱衷于參加飯局的窮鬼,在飯桌上一般會充當三種角色:
①別人的配角。
很多人應該都碰到過這種情況,被“朋友”拉過去參加一個飯局,其實就是湊人數而已,然后就被冷落到一旁。在這些活動中,你只是充當了別人的配角而已。
②被嘲諷的對象。
現在的各種同事、同學聚會,會早已成為了一個名利場。大家的話題無非就是房子、車子、奢侈品等等。混的好的人,或明或暗地炫耀,混的慘的人,或明或暗地就感受到了一波波嘲諷。
親戚的飯局更不用說了,收入不如人家孩子高,大齡還沒結婚,結婚還沒要孩子,都是被嘲諷、被挖苦的對象。
而且親戚絕對不會考慮你的感受的:我是你大姨,輩分比你高,即使其他方面我都是狗屎,你也要尊重我,這是我們寶貴的傳統文化。
③被收割的對象。
如果你在一二線這種不怎么有人情味的城市,不是特別熟悉的同事結婚,如果通知了你,潛臺詞是這樣的:你這個傻鬼,趕緊給我交份子錢。錢交到我手里,咱們就一刀兩斷了。
等你將來結婚時,他大概率已經把你拉黑了。
你如果窮,就只有被收割的命,因為窮人智商一定是不夠用的,隨便一個小套路你就上鉤了,還在那里跟個傻鬼似的發朋友圈祝福別人。
當然,收割的方式還有多種多樣,被收割的可能是錢,也可能是色。
那怎么樣才能不被收割呢?
從你下決心“凡事都要靠自己”那一刻起,就再也沒人能收割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