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里我提到了一個概念:學歷越低的人,越容易步入悲慘婚姻。
然后就有人就反駁我說:學歷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不要總是拿學歷說事。
在我看來,學歷確實很難決定一個人的上限,因為低學歷的老板也隨處可見。
但是,學歷絕對能決定一個人的下限。
一個孩子在本應該讀高中、讀大學的年紀,如果早早進入社會,那么他很容易沾染上一些不良習慣。
因為人是環境的產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尤其是在十七八歲這種價值觀正在定型的時期,如果他身邊圍繞著的分別是努力學習的大學生、整天混日子的技校生、電子廠打螺絲的工人,那么他的價值觀肯定會完全不一樣。
當然,我說的是概率,是平均值,如果你真的是技校生、是電子廠工人,只要你向往美好的生活,并愿意為之成長、努力,那么仍然有機會。
只不過,喚醒自己需要更大的能量、更幸運的契機。
下面我再跟大家說點玄的:學歷越高的人越不容易“孝順”父母。
原因是這樣的:讀書越多、見識越廣的人,思想就越獨立,他們的內心通常也非常有力量。
遇到問題時,他們也更傾向于自己去思考、去應對、去解決。
時間長了他們就會發現,原來很多事情并不像父母說的那樣,或者說,父母的很多要求都是非常不合理的,甚至是反人性的。
于是他們就會做出很多在父母看來很難理解的舉動,所以就會被貼上“不孝順”的標簽。
我記得英國有位哲學家說過這樣的話:世間大多數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只有一種愛不一樣,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最終的目標是分離。
在我們這片土地上,這個理論顯得尤為格格不入。
因為在很多傳統父母的觀念里,孩子并不是獨立的個體,只是父母的附屬品而已。
有些孩子都30多歲了,父母卻仍然保持著一個僵化而且愚蠢的評判標準:你服從我就是孝順,一旦你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且這個想法跟我的不一樣,那你就是大逆不道。
讀書少、見識淺的人,內心本來就比較缺乏力量,他們遇到事情時常常會感到焦慮、迷茫(比如選擇配偶時)。
此時他們非常需要有人來指導自己、引領自己走出迷霧。
這時候,他們很容易會依附于自己的父母,任由他們主宰自己的婚姻,甚至是人生。
但是,這種主宰是一把雙刃劍:你既然讓父母為你負責,那你就要把所有權力交給父母,任由他們來掌控你的生活。
而這種依附和掌控,對有些父母來說,就是孝順。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本站所有資源均為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請在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
如果有侵權之處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E-mail:630092965@qq.com刪除。敬請諒解!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